星期六, 2月 10, 2007

守點捨面:美國撤兵之道

英國廣播公司 (BBC)日前公布的民調顯示,全球對美國外交政策的觀感大幅惡化。兩年來,不認同美國對伊拉克政策的受訪者達到近四分之三,超過三分之二認為美軍駐紮中東弊多於利,49%認為美國在國際間大多扮演負面角色。布什總統當然要為此負完全責任。

布什也為此負出重大代價。國會易主、共和黨拱手讓權,連黨內同志都不再挺他,遑論其民意支持度迭創新低。但是,布什並未為此轉轍,他沒有接受伊拉克小組的建議,並反其道而行增兵伊拉克,面對每日伊境更多美軍死傷的新聞凌遲,和國會唱反調通過的決議,他強悍地反彈:“要他們(國會)提出行得通的計畫”。總統不能傾聽將領意見、決策建議和國會的民情反映,一意孤行,莫此為甚。

執行最佳決策,既是總統身為三軍統帥的權力,也是責任,布什竟要國會提出可行辦法,未免流於情緒。不過,新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隨即突訪巴格達,會晤馬利基總理,實地考察伊拉克情勢,不啻立即作了回應,顯示國會準備接手主導伊拉克大局。

因此,府會都亟於找出什麼是最佳的撤兵之道?棄守,當然是災難;繼續增兵,陷入敵人泥沼、重演越戰經驗,依然是災難。布什無策,國會可有妙方?且借箸代籌,答案在守點捨面,形成多數優勢,既保戰果又可撤軍。

也就是,美國要放棄照顧伊拉克全局的決策,因為盟軍相繼抽腿,即使派百萬美軍也掌握不了一個廣袤、有敵意的國度,反而徒增死傷;這個工作,交給伊拉克政府做,支援其軍警訓練,而不參與境內戰鬥任務。但是,美軍要嚴防守好大巴格達地區及其關聯道路,尤其要確保巴格達機場的空運暢通,以便兵員快速馳援;另外,重要產油地點,也戌重兵防守,以穩定油產,藉其收入支撐親美的伊拉克政權。

這樣形勢顛倒後,美軍在點的集中部署,乃形成多數優勢,使多餘的兵力可抽調回國,以符民意,也可緩和政治緊張。另一方面,布什也完成他的志業:尖刀插入中東、駐軍伊拉克、建立親美政權、掌握油產區,使他獲得歷史評價,並改善國際觀感。

美國想要全面統治伊拉克、施行體制改造、推行民主,如二戰後的日本一樣,絕對不切實際。華府必須實事求是,既穩住出兵戰果,保留駐軍,繼續發生影響力,也要見好快收;切忌用薄弱的兵力固線護面,落居相對少數劣勢,陷入敵人的泥沼和消耗戰,那就永無善了機會。當前,只要穩住馬利基總理,保持巴格達政權親美,既有美軍重兵相脅,又有金錢權力相誘,掌握傀儡並非難事,美國經驗甚豐。捨此不為,寧有他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