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2月 24, 2006

600萬華人,不能失去集體記憶

抗日英雄被主流政治否定,甚至州政府警告要拆除紀念碑;對600萬華人來說,這是感情上的重大傷害。

要控制一個人,先要使他忘記過去;要弱化一個群體,先要使他們失去集體記憶。

要摧毀一個民族,先要否定和切斷它的歷史和文化。

因為沒有歷史,沒有記憶,就沒有現在,也沒有未來。

葉亞來、陳禎祿、林連玉、林謀盛、抗日志士……,都是我們民族記憶的一部份。

因為有了過去的他們,才有如今的我們。他們讓我們理直氣壯的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而不是灰頭土臉的在這裏仰人鼻息。

他們讓我們有理由愛這個國家,因為國家有先人的血淚和汗水。他們的貢獻,讓我們能夠坦蕩蕩的爭取合理的權益。

抗日志士們,以生命換取國家的生存。在很多人膽怯、投降、做順民的時刻,他們用軀體和生命來捍衛國家。

但是,半個世紀以來,他們的貢獻沒有得到認同。

主流政治一直強調國家認同,推行愛國運動;然而,對於這些因為愛國而犧牲生命的真正愛國者,卻置之不理;如今,一些當權者甚至否定他們,污蔑他們。

幾十年來,他們就是一堆荒塚,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身份和事蹟;但是當年,他們都是熱血澎湃,活生生的年輕生命。

1941年的12月,日軍侵略馬來亞。10萬英軍,防守無力。60天內,投降敗退。

這個國家,成為一片赤士。這時,這些手無寸鐵的年輕生命,不願任人魚肉,他們自己動員組織起來,拿起零星的老舊武器,奮勇投入戰火。

英國人查普曼(S Chapman)撰寫的《森林是中立的》(The Jungle Is Neutral)中,以英國軍人的角度,敘述了這些本土青年的抱負和犧牲。大家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保衛國家,把侵略者趕出馬來亞。

到現在,我們還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志士犧牲,他們是什麼名字,他們來自什麼家庭。

這是我們對他們的虧欠。

幾年前,吉隆坡黑風洞一座“九一抗日烈士紀念碑”被發現遭到鏟除,一群熱心人士將紀念碑寄放在一名村民的家,以便日後在抗日歷史文物陳列室展示。

後來,孝恩園同意撥出地,作為墓地及建立抗日烈士紀念碑之用。紀念碑建成之後,卻遭到州政府阻攔,市議會不發出准證。

現在,事件擴大至要把紀念碑拆除。

哪一個民族沒有它的歷史?哪一個民族沒有集體記憶?哪一個民族的貢獻可以被拆除否定?

偏見、自我、排他的政治運作,要扼殺一段歷史,這是馬來西亞的悲哀。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作者:鄭丁賢‧2006/12/20)

栽培人才,留住人才

前副首相敦慕沙希旦日前促請政府相關公司聘請華裔出任公司管理高層人員,並停止向華人企業的馬來專才挖角。

慕沙這番話獲得華社的積極回應,認為唯才是用,而非唯“族”是用,才能強化政府相關公司,提升公司甚至國家的競爭力。

慕沙這一席話在我們迎接建國50周年來臨之際顯得特別有意義。近半個世紀以來,我們一直未能摒棄種族政策,人才策略並非以競爭力和素質為標準,這種情況令到我們在此全球化時代的競爭力處於不利狀態。試問如何在國際上與他人爭一日長短?

人是國家和企業最重要的資產,這句話人人都會說,但前提是有沒有人把人當作一個企業或社會的核心。我國是重視人才,只是許多人才並沒有被重用,或者說沒有發揮機會。

管理大師畢德士說,重視人才不是口惠,把人擺在第一位,是要把“關於人的所有事情都做對”。試想想,我們想把在國外發展的大馬專才吸引回國,但沒有把“留 住人才”這部份工作做好,專才總覺得自己沒有受重用,而且許多獎掖優待都沒有被兌現,專才肯定意興闌珊。當我們沒有做好“人際關係”,是不能怪外國專才不 回流的。

有人說,高薪就能留住人才,不過畢德士卻說,不可或缺的條件,是能讓人才發光發熱的機會。不少大馬人在國外留學,畢業後就留在當地工作,主要是那裡有機會發揮所長。大馬不是沒機會,而是沒有平等的機會。

當今全世界企業都瘋狂追求人才,想盡辦法留住人才,如果我們的大企業仍執著於膚色和背景,顯然沒有意識要去掌握全球性人才競賽的主導權,反之沉醉在唯我族獨尊的迷思中。

更甚的是,當全世界都在為訓練人才、留住人才而忙碌,我們卻為了某些群體不受傷害,不會被全球化洪流所淹沒,而特地為他們設置“舒服區”(comfort zone),孰不知這樣不單不是幫助他們成長,反而導致他們一再滯後。

慕沙本身也是企業領導人,他非常瞭解一家企業若不為人才而瘋狂,那它肯定是不重視人才。而且不單不重視人才,更是為了保護某個群體利益,而將就於取用次等人才。而我們相信最好的人才不會在“舒服區”培養出來的。

畢德士還告訴企業,一個企業不能沒有“人資策略”,這項策略不僅要有效,也要大膽,因為處理人才的策略,比起市場分析更重要。企業空有一套市場策略,卻沒有適當人才去執行和推展,難免會遭遇失敗。

企業為甚麼會淪落至此?畢德士再次有他一番真知灼見,就是有官僚阻礙了人與人的即時溝通,這不是我們希望連根拔起的惡積嗎?慕沙說政府相關公司向華人企業挖角,而自己不聘請華人,華人企業唯有聘請華人,更必須面對不聘請馬來人的指責。

如果我們社會能多一點溝通,而且必須是理性的溝通,讓社會每一份子不分種族、文化、信仰背景,都能夠獲取更平等的機會。溝通不只是憑口說人人都有平等機會,而是要通過實踐來體現我們是重視人才,並以專業和能力為考量。

慕沙這一回為政府相關公司和華社建立一道溝通橋樑,希望慕沙開明的談話能夠為國內企業界注入一股新氣象。

畢德士有提到,你要往哪裡找人才?就是全球人口當中,最龐大的族群:女人。而慕沙的談話含義則是,在大馬的多元社會,政府相關公司要找人才,多元社會就有很多人才。

政府相關公司,甚至公務員體系,要不要改變,其實關鍵就是要不要順應時勢改變而已。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作者:張立德‧2006/12/19)

評論:國家還能為你做甚麼?

美國已故總統約翰肯尼迪為了鼓勵美國人為國家貢獻盡力,說了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他說:“不要問國家能夠為你做甚麼,要問你自己能夠為國家做甚麼。”


這一句名言,多年來被世界各國政壇、教育界、學術界、體壇、商界,甚至宗教人士等各領域所廣泛引用。

但是,在大馬國土上,這一句名言卻具有不同的意義。

巫統署理主席納吉在巫統婦女組、巫青團及女青年團大會的開幕禮講話中,談起歷史,認為國家虧欠馬來人的,在短短二三十年無法償還。

國家又虧欠馬來人些甚麼?

不過,從巫統領袖的講話看來,既有虧欠,必有償還,看來國家更迫切地想為他們做些事情。

每年的巫統大會都如一個政商結合的嘉年華會,5000多名與會代表,加上有本事擠進世貿中心擺攤售賣各類物品的小商販,氣氛自然熱到爆。

代表可能稍有更迭,但場景年年如是,大會議論的焦點,馬來人的議程、馬來人的訴求,也是一如往昔,就像香港政局,五十年不變。

即使討論的方式有異,核心論點仍然一樣。前首相馬哈迪以往說到聲淚俱下,目的是為了警惕馬來人必須丟棄柺杖,提昇競爭力。納吉今日苦口婆心,規勸馬來人必須去除走捷徑、做事草率的陋習,無非也是要告誡馬來人,必須提昇競爭能力了。

巫統領袖維護族群權益、責無旁貸的精神,是其他種族領袖所望塵莫及。然而,這些年來,巫統大會上捍衛馬來人權益的“劇本”不斷重演,巫統領袖恨鐵不成鋼的焦慮心態,卻愈來愈表露無遺。

大家都明白問題的症結在哪裡。巫統領袖就像大家族裡的家長一樣,一面緊緊握著孩子的手不放,一面訓斥孩子身上許多改不掉的毛病。

同樣的,國家的體制不改,巫統不放手讓馬來人去闖世界,如何要他們提昇競爭力、如何激發他們的思維、又如何讓他們面對全球化的挑戰?

正如美國著名新聞工作者湯瑪斯佛里曼所言,政經撤除藩籬,以及科技進步所帶來的無障礙溝通空間,已將這個世界鏟平了,而這個平的世界裡,是商機處處抑或殘酷叢林,都要憑個人的競爭能力。

納吉呼吁馬來企業家採納“藍海策略”,但如果缺乏競爭能力,又如何能超越惡性競爭,開創無人競爭全新市場的“藍海策略”呢?

巫統各級領袖在大會上的講話,預料仍會一如往昔,充滿民族激情;不過,也預料會如過去一般,苦心婆心地敦促他們別再原地踏步。

現在,應該是問他們能為國家、或為自己做甚麼的時候了。

對一個民族的進步而言,前瞻性的批評、反省和改變,是必要的,這也是我對今日巫統代表大會的一份期待。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作者:陳寶卿‧2006/11/14)

評論:既缺乏危機意識,也缺乏危機處理能力

一場大水災,我們全都亂了、慌了、呆了!

面對突如其來,毫無警報的大水災,災民摸黑爬上了屋頂,在黑漆漆的風雨中漫長地等待,恐懼、驚悸、焦慮、失措、無助、飢寒交迫,他們的心裡,只有一句話:快來救我!

此刻,災民的心理是最脆弱的。但在拯救隊伍開到之前,他們別無選擇,唯有堅強的支撐下去,除了等待,還是等待。

災情繼續惡化。望著已如汪洋大海的家園,災民心裡的恐慌,我們難以想像。作為公共安全維護者的政府,是災民唯一的救星。此時,如何在盡可能最短的時間內組織起救援行動,比什麼都重要。

然而,災民的希望,卻被一連串的惡耗打得粉碎。

在昔加末,災民千辛萬苦聯絡上了水災行動室,要求緊急救援,得到的答案竟是:我們僅有的2艘船艇都出現故障,不能救人!

在新山,一名馬來村民申訴,地不佬河災區和馬芝地軍營和地不佬軍營只是咫尺之遙,但是卻不見軍隊派出小艇出來拯救災民。

求助無門,災民和他們的家屬唯有撥電話向報社求助。

“我的家被淹了,家人都爬上了屋頂,請你們幫幫忙,快點叫人去救他們……。”

“我的爸爸媽媽都在昔加末老家,現在電話打不通,我和他們已經完全失去了聯絡,怎麼辦……。”

說著說著,有人不禁哭了。掛上電話,愛莫能助的我們,也欲哭無淚。

從早上開始,我們就嘗試向有關方面索取最新的災情,但到處碰壁。A部門叫我們問B部門,B部門叫我們問C部門,C部門又叫我們問A部門,兜兜轉轉,直到下午4點多,我們才從福利部的行動室那裡,拿到了我們想要知道的災情。

這就是我們的危機管理機制和訊息發佈機制嗎?

這次水災發生之後,公眾最渴望的就是最新的災情,渴望從政府部門獲得真相,並獲得最快的救援。政府相關部門此時如能充份利用媒體,建立與公眾的資訊通道, 發佈最新的資訊,便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各種不安定因素。然而,讓我們無法理解的是,某些地方政府部門竟然有意無意的封鎖消息。也許他們用心良善,不想 引起更大的恐慌。殊不知公眾對傳聞的恐懼,正是源自他們無法瞭解事情的真相。由於缺乏權威性的資訊,傳言在流傳中被誇大、扭曲,進而愈傳愈恐怖。公眾的惶 恐油然而生,不安情緒也不斷蔓延。

除了資訊的發佈過於被動,應對這次大水災的危機管理機制,實在暴露了太多引人詬病的缺陷。令人百思不解的包括:為何氣象局事前完全沒有通過媒體發出警報?是警報系統預測不到這次的大風雨?還是氣象局掉以輕心,不以為然,所以沒有及時發出警報?

其次,為何有的地方水災行動室的救生船,竟然在最需要它們的時候無法派上用場?這是誰之過?誰該負起全責?

第三,近在咫尺的軍隊被指沒有在第一時間派出軍艇協助疏散災民,如果這是事實,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豈不成了最大的笑話?

種種如此不可原諒的失誤說明了什麼?說明我們無論是個人還是政府有關機構,在突發性危機面前,都暴露了我們的缺點─人民缺乏危機意識,政府機構則缺乏危機處理能力。

是不是因為我們的社會長期穩定,大家都認定馬來西亞是一個沒有風災、沒有地震的福地,所以都被“痲痺”了,因此失去了“危機意識”,失去了“自救”的本能,也失去“處理危機”和“管理危機”的能力?僅僅2年而已,南亞大海嘯的教訓,我們竟然似乎已經忘得一乾二淨!

過去一年來,柔州發生了幾件大事,一是巴西古當油庫大火,一是拉美士埋毒事件,一是這次的大水災,而在這些危機事件中,相關單位都暴露出它們危機處理機制的嚴重缺陷。

其實,缺乏應對風險的社會機制,往往比災難本身更為恐怖。因此,危機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在於預防於未然。是時候了,我們的公共管理部門,包括警方、福利 局、消防局、氣象局和軍隊等,都應該深刻檢討和反省,共思如何儘快建立一整套更為完備、也更加可以迅速啟動的危機處理機制!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作者:林明華‧2006/12/21)

理性的思維,我們有嗎?

不久前讀過王小波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書內一篇〈思維的樂趣〉,讓我在眼前政局裡壓抑已久的情緒,獲得了釋放。

王小波以文革為大背景,通過雜文以獨有的調侃似的筆調,書寫那一代人愚蠢的思想、荒謬的行為。他的筆鋒犀利,文思洶湧,每篇文章都藏不住對那個時代的人的 暗諷、反諷之意。筆調雖然詼諧、口吻雖然幽默,思想卻是獨特的、開放與進步的。最重要的是,在戲謔話語之中,讓我們真切體會到思維對人的重要性,一個人無 論如何,都必須學會如何獨立而自由的思考。

王小波生前寂寞,英年早逝之後卻聲名大噪,便是因為他自由、理性與開放的思維,影響了這一代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由此可見,開放的思維,不僅影響一個人的聲名地位,更攸關一個國家的發展和前途。

在我們這一個半個世紀以來不斷為種族課題爭執不休的國家裡,政治領袖具備自由、開放與理性的思維,尤其重要。

前副首相慕沙希旦日前呼吁政府相關公司(GLC)聘請華人出任公司管理高層人員,並停止向華人企業的馬來專才挖角的談話,便是一種理性、開放和民主思維的體現。

在巫統代表還在大聲疾呼:私人公司必須讓土著擔任公司管理層超過30%職位,或指責政府相關公司高層沒有把首席執行員職位保留給年輕及學有所長的巫統黨 員,是一種漠視巫統的高傲態度的時刻,慕沙希旦能排除眾議,發表“聘請華人出任高層管理人”論,是務實而理性的,也是首相阿都拉常言要聽的“真話”。

如果政府官員之中,有一半人具備這種理性客觀的思維,馬來西亞的經濟就不會落在新加坡、泰國之後;糾葛了近50年的種族問題,也不會成為政客手中的玩偶,閒來無事就亮出來玩弄一下,讓人寢食難安。

不過,充滿非理性、狹窄、主觀思維的人物,我們卻多得是。

這種思維,正如王小波在書中所說的:“在一切價值判斷之中,最壞的一種是:想得太多、太深奧、超過了某些人的理解程度是一種罪惡。”

例如最近有人說,抗日時期的許多“抗日英雄”是來自共產黨,因此“抗日英雄”等於“共產黨”。

在這種僵硬、超越事實及不合乎邏輯的思維下,馬來亞抗日英雄紀念碑便成了“共產黨員紀念碑”。

高官不尊重歷史,如何引導人民崇敬為抗外辱而捐軀的先輩?如何教導後代仿傚前人勇於為國家犧牲的精神?高官思維封閉、目光如豆,如何能成大事?

理性的思維,不僅高官欠缺,即連教育下一代的高等學府,也一直困在種族狹窄的框框內,從縫裡偷窺外面的世界。

高教部以不允許國內大專設立單一種族或語文組織為由,拒絕幾家大學華文學會的注冊,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世界環境已在翻轉劇變,我們還以幼稚的理由,拒絕下一代學習的要求。

理性的思維,我們有嗎?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作者:陳寶卿‧2006/12/18)

評論:種族不是問題

別鬧了。在馬來西亞,沒有人會挑戰馬來人的權利,以及回教的地位。

相反的,所有頭腦清醒的人民,包括非馬來人,都希望馬來人快點進步,早些富裕;所有的非回教徒,也都希望伯拉推行的“哈達里回教”(開明回教)能夠成功。

非馬來人瞭解這個國家的人口組成,60%是馬來人,65%是回教徒。如果馬來人和回教徒落後,整個國家不可能進步;因此,非馬來人不僅不會耍技倆、佔便宜,反而默默的在能力範圍內,提供一些協助。

我有一位華商友人,生意還蠻成功的;很多人要投資他的生意,加入他的連鎖企業。他在商言商,連鎖特許經營權是有價錢的,而且還不便宜。

但是,為了響應協助馬來人進軍商業的政策,他免費提供一些連鎖特許權給馬來同胞,而且幫他們籌集資金,開設店面。

他沒有自私的目的,也不期望回報,只是單純的希望這些馬來同胞可以創業成功,從而證明馬來人“也能”,以及馬來人和非馬來人確實可以合作。

遺憾的是,這項計劃並不算成功。他資助的馬來人連鎖生意紛紛虧損,甚至倒閉。原因很多,涉及錢財的管理和應用,也關係到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意外的是,一家幾乎沒有受到特別協助的生意,這位馬來連鎖商自己籌措資金,全心投入經營,結果竟然做出了一個春天。成為集團裡惟一成功的馬來連鎖商。

也許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只要努力,馬來人是可以做到的。問題在於當資金、特許權、店面等都是別人雙手奉上時,一切來得太過容易,就不懂得珍惜。

做生意的資金被動用去購買名車,時間花在高爾夫球場或泡妹,缺乏管理又不懂行銷,帳目糊裡糊塗,員工無精打彩又中飽私囊;三兩下子,生意就歪了。

這種經營法,即使是天上掉下的機會,也不可能成功。

成功或失敗,並不是基於膚色或宗教,不在於馬來人或非馬來人,而是由態度、訓練和精神來決定。

即使是華人,如果是二世祖心態,飯來張口,要錢伸手,那麼給他再多的特權,更高的地位,他還是會自己垮掉的。

所以,巫青團和巫統大會上的許多言論,要保護特權,要30%股權,甚至60%股權,說實在的,根本沒有意義。如果不能超越這個盲點,老是在股權和特權的泥沼裡掙扎,馬來人原地踏步,國家也不會進步。

把所有問題都歸咎別人,找個對象拳打腳踢,的確可以發洩情緒。結果,被打被罵的人當然冤枉又痛楚,也不知未來怎麼合作下去;而呈一時之快的人士,固然興奮刺激,但是幾天過後,還是恢復原來的自己,也沒有解決任何問題。

伯拉說的12項宏願,納吉提出的激發馬來人思維,是理性和前瞻的思維,並沒有圍繞在種族圈子裡打轉。巫青和巫統應該跟著這個路線,而不是譁眾取寵的搞政治派對。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作者:鄭丁賢‧2006/11/15)

只有合作,馬新才能共榮

愈來愈強烈感覺到,我們正站在一個分水嶺上。明日,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壞,或者繼續在原地踏步。借用一句名言,我們的未來,可能是光明的,也可能是黑暗的;可能是充滿希望的,也可能是令人絕望的;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獄。

可能更好,因為利好消息陸續傳來──柔南經濟特區發展計劃盛裝登場,子彈火車也可能不是夢。

可能更壞,因為白吃午餐、揠苗助長的心態根深蒂固,依賴的心態仍揮之不去。

可能原地踏步,因為效率還待改善,治安敗壞,社會生態更有惡化脫序之憂。

此時此刻,我們不只需要一個敢於造夢、敢於提出大構思的政府,更需要一個敢於開拓新格局,敢於作出大調整,敢於堅持做對事的政府。

瞻前顧後,怎麼看,我們都沒有退路,開放、合作,共榮,是我們唯一的選擇。我們需要勇敢地踏出這一步,並貫徹始終。

柔南經濟特區也好,隆新子彈火車也好,新山單軌火車也好,我們都需要和鄰國新加坡緊密合作,才能水到渠成。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絕不能再重蹈“半邊橋”的覆轍,讓國際笑話。

不能否認,自1965年分家後,馬新兩國關係一直都受到歷史包袱的影響,以致風波不斷。至今,在自來水供應合約、公積金領取、火車站關卡及土地運用、領土領空管轄等問題上,馬新仍有爭執。

但面對當前的國際大趨勢,我們必須對談合作,尋找共識,擱置爭執,消除誤會。

如果我們敢於丟棄歷史包袱,認同合則兩利的大趨勢,不只子彈火車直透新加坡不是夢想,新山的單軌火車,也可以和新加坡的地鐵系統連成一線,四通八達,利惠兩岸。

新加坡地鐵公司(SMRT)已經證實,該公司有意認購已獨家獲得新山單軌火車發展項目的大馬Jalur Mudra公司的部份股權,並有興趣成為這個項目的科技合作伙伴或管理人。

成立於1987年的新加坡地鐵公司,擁有豐富的地鐵管理及經營經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政府投資臂膀公司──淡馬錫控股公司,持有該公司55%的股權。

站在市民的立場,我們當然無任歡迎新加坡地鐵公司的上述獻議。畢竟,新加坡地鐵公司已在國際社會上建立了它的良好品牌,如果能有它的參與,對新山單軌火車計劃而言,無疑也是成功的一大保證。

但是,基於新加坡地鐵公司是一家政聯公司,擁有濃厚的官方色彩,我們擔心,複雜而又敏感的政治因素,可能使到這項良好的合作獻議面對政治利益集團的干預,最終胎死腹中。

無可否認,面對新加坡這個既是重要貿易伙伴又是強大競爭對手的鄰居,我們的一些政治領袖仍有心結,無法敞開胸懷。這種陷於死胡同的思維,使我們既想和人家合作,又死守保護主義政策不放,唯恐肥水外流。這種落伍心態,不知自我封殺了多少合作共榮的機會!

半個世紀前,英國前外務大臣帕默斯頓(Lord Palmerston)說過,“我們沒有永久的盟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久的利益。”今天,國際關係變得更愈來愈相互依存,這句話依然擲地有聲。馬 新的政治領袖和人民都應走出迷思,把視野放遠,為促進兩國的友好作出更大的努力,使兩國繼續邁進,並建立更加密切、互惠的合作關係,共享永久的利益!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作者:林明華‧2006/12/07)

來一趟大馬,等於遨遊整個亞洲?

旅遊部長東姑安南呼吁全民參與,同心搞好旅遊業,隨時把“想想旅遊業、搞好旅遊業”的觀念銘記於心,協助國家把旅遊業推向高峰。

每一個國民都是國家代言人,這番說法準沒錯。我們生在此、長於此,我們的生活面貌、風俗習慣、風度禮儀、對事物的看法,都代表著馬來西亞的國情和文化水平。

我們到其他國家觀光旅遊,除了遊覽名勝古蹟,也體驗當地風土人情。舉例我們到中國旅遊,無不對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淵源流長的歷史、宏偉的古蹟驚嘆不已, 然而一提起當地廁所設備和衛生水平、民眾處處向錢看、習慣砍遊客菜頭、隨地吐痰等陋習就大吐苦水。看,一國人民的文明程度、文化水平是多麼重要的印象分。

大馬向來極力向外國推銷大馬的熱帶風情和多元種族文化,邀請外國人到來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樂趣。大馬政府在國外的旅遊促銷廣告,打出的口號是“大馬─亞洲魅力所在”,來了一趟大馬,等於遨遊了整個亞洲。

無論廣告畫面拍得再精緻,如何描繪大馬人友善熱情,遊客真正接觸過了大馬人,體驗過了這裡的生活,才是最真實的。

旅遊部長所提的移民局入境處官員的態度,還有德士司機的服務水平,都有著很多需要被改善的空間。不要忘記,記憶中我們曾經辦過幾回旅遊相關大小活動,同樣的問題都被列入改善議程,可是一直無法提昇,到底問題在哪裡,可能就是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了。

服務素質不佳不只會把遊客趕走,就是國家人民本身也怨聲載道,被海外朋友問起,別說擔當民間旅遊大使的重任,就是提起都會臉紅。

有一回接待台灣作家李昂,她在機場入境處排隊了大半小時,當天多趟班機都客滿,入境人數可想而知,但是我們的移民局視而不見,連開多幾個櫃台的工夫都省下。李昂被折騰了一番後,牢騷自然多。

政府不斷推銷我們的服務態度多有親和力,實質上是那樣嗎?那天我到一家國際唱片行選購聖誕專輯,店員一副晚娘的黑臉。我請她讓我試聽光碟,她一言不發,把光碟放入光碟機,也沒告訴我操作方式,就不理我了。直到我付錢離開,她還是一副我欠了她的臉孔,連謝謝也省了。

到戲院看電影,售票員像副機器,微笑只是客套,一旦被顧客投訴訂了票貨不對辦,要求解釋,她馬上臉色轉變,不理不睬。顧客要求見經理,她就說隨便你,你要投訴就去吧。這種態度讓你瞭解,即使投訴了,經理也會站在她那一方的,他們的公司文化本來就不是顧客至上。

快餐店推出甚麼15分鐘快速套餐,慢了上菜,顧客不滿意下回來可以享受優待,結果為了趕時間,端上來的意大利薄餅或意大利麵讓你簡直吃不下。人手不足時,員工只會埋怨人手安排不當,不管是點餐、上菜還是付錢,都是給顧客臉色看。可見餐廳上下素質都有問題。

現在流行自由行,懂得旅遊的人都選擇不跟團,即使跟團也爭取時間自行逛逛,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這類遊客喜歡到小販中心找道地美食,結果看不到我們國民的語言天份,也沒有品嚐到道地美食,因為不管招待員還是下廚的,個個都是講話結結巴巴、廚藝也不好的外勞。

遊客是精明的,不要當他們傻瓜,推介廣告宣傳詞可以天花亂墜,畫面可以修飾剪輯。爲由素質是發自內心,不重素質,廣告多響也是等於把宣傳費丟入南中國海。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作者:張立德‧2006/12/11)

評論:種族主義是一條自絕死路

除了種族利益,還是種族利益至上。除了索求,還是需索無已。種族訴求加上白吃午餐的心態,如果是我們從過去幾天的巫統大會中所接收到的信息,那無疑是最令人失望的痛心見證。

巫統既是國家政治骨幹,我們對巫統大會,也就有了更高的期許。我們希望在首相阿都拉的中庸治國理念下,巫統中央代表能展現更自信、更自省和更謙卑的態度, 以泱泱大度問政,摒棄種族利益至上的小格局思維,以兌現阿都拉所承諾的12個願景。如果巫統大會仍然瀰漫著令人憂心的狹隘言論,則我們充滿善意的期許,以 及滿懷的希望,都會轉變成深沉的憂慮和失望。這不是我們所期望看到的結局。

我們絕對相信,種族主義的道路是一條自絕的死路,任何人操弄種族課題,都是在玩火自毀。玩火並非我們的文化,我們也不屑這樣做。但作為大馬公民,我們有絕 對的權利維護憲法,並在憲法範疇內為捍衛自己應有的權益而進言。華社對巫統大會的關注,並對大會所出現的一些偏激言論作出批判,表達自己內心的憂慮,完全 是站在捍衛國家利益的大前提上,壓根兒沒有挑戰的意味,更沒有破壞和諧之意圖。恰恰相反,同其他友族一樣,我們真心地希望國家繁榮富強、各族永遠和諧友 好。我們相信大多數的巫統領袖和黨員也抱有同樣的希望。

獨立40多年來,我國的種族關係基本和諧,也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這些成就確實值得我們感到驕傲;但40多年來的風風雨雨,種族主義幽靈揮之不去,卻無疑是我們面對的最大隱憂,也是國家必須正視的一個毒瘤和沉重包袱。

巫統大會上,首相、副首相都先後強調和諧、雙贏是我們國人的共識。既然如此,我們各族人民就應該敞開胸懷,在互信、互助、互補、相互諒解和相互讓步的基礎 上,坦誠合作,而不是在進行一場一方壓倒另一方的零和遊戲,或者弱肉強食的惡性競爭;更不是製造猜疑,釀成信任危機,最終造成兩敗俱傷的對峙。

我想強調的是,馬來西亞民族的形成,必須是一個循序漸進、溫和的融合過程。任何民族想要駕凌對方,咄咄逼人的主導一切,都是極端民族主義或種族偏見的表現,不只行不通,也可能因此引發衝突,導致國家和人民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可以說在任何時候,任何國家,種族主義都是文明人類的一大恥辱,也是一種愚昧。我們不斷的批判種族主義,不是庸人自擾,而是居安思危,深恐種族主義一旦無 忌憚的抬頭,將會導致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喪失其內聚力,走向分裂。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在“歷史屈辱”心態下催生的民族意識,往往因為被附加了“道德正確”的 神聖色彩,而很容易不自覺地走上種族沙文主義的道路。而種族主義一旦橫行無阻,專制的霸權主義便會應運而行,民主主義則喪失了立足之地。

我們必須時時警惕自己,慎防被神聖化了的民族主義變調,進而變種為禍害無窮的種族沙文主義。正因為其後果是災難性的,我們才應加倍提防,確保這樣的悲劇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作者:林明華‧2006/11/16)

多哈亞運,你我胸口永遠的痛

多哈亞運會開幕了,這原本是應該在吉隆坡舉行的亞運會,卻因為2000年11月12日在韓國的釜山,我們申辦大熱倒灶,輸給當年許多人都不知是什麼地方的多哈!

想當年我們仗著成功主辦規模僅次於奧運的1998年共和聯邦運動會,而且還摘下10面金牌,氣勢如虹的讓我們以為亞運是手到擒來,結果是被指遭多哈(卡達爾首都)的“油錢”給“滑倒”。

申辦2006年亞運失敗後,我們隨著投入申辦2010年的亞運,政府也給予支持,可是最後卻因為內閣認為花13億辦賽會太昂貴,結果自動放棄而讓廣州不戰而勝獲得主辦權。

若你關心國內的體育發展,就不難發現自2000年申辦亞運失敗後,我們的體育水準就像洩了氣的皮球般不振;1998年共運會時的氣勢已不再,原本希望借亞運把體育水平提升到新高峰,但先申辦失敗,接著又再放棄申辦,什麼士氣都蕩然無存。

就以參加多哈亞運的大馬隊來說,我們甚至不敢明確訂下奪取金牌的目標(Target),而稱之為9面金牌作為“表現展望評估”(Performance Prospect Assessment)。這首創的名詞告訴了我們什麼呢?誓師之時已先失去信心,我們只能“展望”健兒有令大驚喜的表現,大家都不敢訂目標,以避免無法兌 現時遭炮轟。體育領導人的風範去了哪?

再看看過去的6年,我們有那些運動是可令人引以為傲?除了屈指可數的“單打獨鬥”項目還爭回一點面子之外,整體而言我們的體育水準是欲振無力,問題到底出在哪?

今年5月間的湯盃羽球賽,我們像是非奪冠不可,結果連決賽也打不進;足球水準更是慘不忍睹,排名是一跌再跌,可是足總領導人卻痴人說夢話訂下2018年打 進世界杯決賽圈;我們甚至還要在倫敦打造4億9000萬令吉的世界級體育中心。這一切反映了我們其實是眼高手低,縱然有一堆的計劃,外國教練如走馬燈的替 換,可是卻交不出像樣的成績。

申辦大型運動會,目的在於刺激和加速提升體育水平,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環境下催谷運動員成長,並營造良好的氣氛,為未來的體育發展奠下根基。看看漢城和北京兩個例子,亞運之後就辦奧運,通過體育提升國譽和國運,一股作氣的提升國家在世界的地位和聲望。

可是我們卻選擇半途而廢,2006年申辦亞運失敗,2010年卻因花不起13億令吉而放棄申辦,讓那1998年共運會時帶起的士氣,一下子跌入了深淵。結 果我們讓國內的體育館用來辦演唱會、球場辦嘉年華會,現在卻又要花5億去倫敦建體育中心,全世界恐怕只有馬來西亞是這樣搞體育啊!

多哈亞運揭起序幕,回顧過去6年我們的體育水準處在什麼位置?當年申辦亞運失敗後我們可曾發奮圖強搞好體育,抑或只是淪於空談諸多計劃,最後卻是不了了之呢?本屆亞運對許多體壇人士是胸口永遠的痛。祈望我們能化悲憤為力量,不要再讓大馬的運動沉淪!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作者:劉益萬‧2006/12/01)

星期六, 12月 23, 2006

“紀念馬共抗日何錯之有?”



馬來西亞紀念日據時期殉難同胞工委會今日強烈要求新聞部長再努丁收回其有關抗日紀念碑的狂言,並呼籲首相阿都拉今早將再努丁撤職,以表示對其危言聳聽,有損我國國益和民族團結的不正當言論負責任。

這是再努丁風波發生以來,民間組織發出過最強烈的要求。他們警告再努丁別扭曲抗日史實,並對其言論提出嚴重抗議。

工委會也認為,馬共的確在抗日與爭取獨立方面作出巨大的貢獻,因此即使是要紀念馬共也沒有錯。



揶揄再努丁為政治跳蚤

工委會今日上午在隆雪華堂召開記者會針對再努丁日前的談話作出反駁。出席新聞發佈會的有工委會主席翁清玉、副主席吳志超、秘書陳松青、副秘書陸培春、副秘書楊佐治、工委會律師謝春榮、工委吳志平與邱惠成。

他們指出,若公務員犯下巨大的錯誤,公民社會有責任給予譴責,並提出撤職的要求。

工委會指再努丁具有不良動機,要通過發表爭議性言論來塑造自己在巫統黨內的英雄形象,以便在下一屆黨選中更上一層樓。

陳松青(右圖)甚至回顧再努丁過去的政途,形容後者是政治跳蚤

他指出,再努丁曾經出任《馬來西亞前鋒報》總編輯,並在1992年得罪當時的首相馬哈迪而遭對付,之後卻反過來撰寫一本歌頌馬哈迪的書籍重獲後者歡心,一路平步青雲至新聞部長職。

他的政治立場不定,類似政治跳蚤,他的政治議程是什麼我們不言而喻,他是要不斷往上爬的那一類。

邱惠成也指出,在今年11月的巫統代表大會上的3名巫統代表所發表的極端言論,最後都遭遇到對付,他希望巫統也對再努丁採取紀律行動,以還我國人民的一個交待。

蒲種馬青加入反大道漲價行列 下週五白蒲大道舉行和平請願


國陣政府在明年調高巴生河流域5條大道過路費的決定,不僅引起反對黨和民間社會的激烈反對,現在就連第二大執政黨馬華的青年團也加入反對列車。


馬青蒲種區團將在下週五早上10時,于蒲種朝向雙威金字塔購物中心的大道收費站,展開和平請願。

目前有關號召公眾出席該集會的手機短訊,已廣為流傳,蒲種馬青發動反對大道收費起價和平請願。1229(星期五)早上10點在蒲種sunway方向的LDP Toll旁,請大力參與!反映民意!

馬青蒲種區團團長湯木,也已向《當今大馬》證實上述和平請願的舉行。

反對漲價委會27日呈備忘錄

在工程部長于1214宣佈大道漲價後,首場民間反大道漲價示威活動在上星期天爆發,由蕉賴皇冠鎮開路行動委員會所號召,並獲得逾300個居民的參與。

在接下來的1個月裏,除了上述由蒲種馬青召集的抗議行動,政黨與民間組織也將號召另外三場反大道漲價示威。

蕉賴皇冠鎮開路行動委員會將與行動党在大道正式漲價的前一天,既1231(星期日)于蕉賴加影大道第11英里的收費展展開示威行動。

而在本週二由民間組織和反對黨所組成的抗議大道漲價委員會,也會在下週三早上10點前往布城向內閣會議提呈備忘錄,把反對聲音反映予首相阿都拉。

緊接著,該委員會將在17號召千人大示威,惟時間地點目前尚未確定。

南馬水災報導轉移媒體焦點

就在政府宣佈大道漲價的數天前,副首相納吉連同另外3名部長,即工程部長三美威魯、首相署部長阿芬迪和新聞部長再努丁,在國會召見各報總編輯和電視臺新聞負責人,指示媒體編輯低調報導大道漲價的報導。

從各媒體的報導來看,納吉的指示顯然已奏效。部分報章更設下不街訪、不評論、不主動準繩,以免刻意渲染過路費漲價的課題。

接踵而來的南馬大水災時間,更轉移了媒體的報導焦點,使到大道漲價課題不再成為媒體的焦點。

星期五, 12月 22, 2006

回教黨又管起女人的衣裝

維持風化,原就是古來好多政權的重要使命之一。例如古時中國,每到社會轉型時期,有學問的聖人或不識字的粗人武夫,同樣熱心。

有學問的聖人,是指古時儒家所指的能經國濟世的政治家、權力人士,不一定是道貌岸然、道德文章高超的那類。如炎帝神農為了百姓試百草,日中七十餘毒即為聖人之行;黃帝發明衣裳等工具百器以利民之用,改善生活素質,也就是聖人所為。

有學問的聖人,層次較高,維持風化的重要項目為興儒學、禁淫祀甚至禁止唱戲。至若民國的粗人武夫大小軍閥,眼界沒那麼高,他們目光所及,是女人穿什麼?露什麼?

美麗有罪,竟使男人想犯罪?

人民大學教授張嗚在《歷史的底稿》寫道,清末民初,西風東漸,男人開始著西裝,女人穿上西裙。西式裙子跟滿人旗袍不但展示女性身裁曲線,同時旗袍變化之後也跟西裙一樣,還會露出魯迅先生說的叫男人一見就想到裸體橫呈的雪白胳膊。軍閥們如張作霖、孫傳芳、陳濟棠、韓復矩,派警察、派憲兵、派執法人員四處查禁。狗肉將軍張宗昌和韓復矩親自上陣,滿街追捕。任何穿旗袍露胳膊的女士小姐,捉到即賞一頓耳光。老韓有一次捉到一群穿半袖的女學生,打了一頓,意猶未足,關起來。山東教育廳長何思源獲悉後告訴他,那是全國統一的女生校服。無辜受罪,哭紅雙眸的女生才獲釋放。她們有冤無處申,有仇無處報,不能像我們的倒楣男女,可以反告狂熱的宗教局官員。

在巫統兩巨頭忙著過招時,巫統上下無暇覬覦丹州回教黨曾一度岌岌可危的政權。然而,政權剛剛穩了下來,市議會立刻大發熱心,關注起女人的衣裳打扮。這回對穿著暴露的女性要罰500大元,先說只對回教徒女性,引起舉國嘩然後,尊貴的陳升頓議員還慎重澄清,不會殃及非回教徒。言猶在耳,州務大臣聶長老又警告,若是非回教徒女性不懂得見賢思齊自動收歛,嘿嘿屆時勿怪回教法無情,必一視同仁對待。

回教黨同志,竟跟魯迅時代的中國男人一樣見不得雪白的胳膊,其男人見女人不論身體哪一部分的反應能力都是超乎現代文明人。女人衣裝顯露曲線,不可;露出胳膊,不可;露小腿不可;連露出美麗的臉蛋兒,也會使他們生理反應劇烈,甚至有犯罪的衝動。所以,女人唯一可露的是神祕的雙眼。雖然我十分贊同女人應該穿著端壯,卻仍然訝異回教黨同志們如此缺乏反省能力,也稀奇有宗教修養者怎會如此全無克己復禮的自制能力。

滿口仁義道德,行為不堪入耳

回教黨同志的論述,連女人美麗都帶有原罪,不可就業,應把工作機會讓給生來容貌欠佳或抱歉的女性。因為美麗的女人可以結婚,有男人養她們。真是奇也怪哉,諸葛亮的老婆出名丑,尚有孔明先生娶她,天下有多少女人嫁不出是因為丑?就看看我們政壇上男同志們的夫人,以及女同志們,有多少是美人美女?女人嫁得金龜婿,絕非單告一個貌美這麼簡單。

另一方面,回教黨同志們的思維特質,似乎是無法明白什麼叫製造一個更大的蛋糕,不論美丑,大家共享。而必須守住一個小蛋糕,我有你無。

比起沙巴那一代又一代的無恥貪婪政客,把沙巴從全國最富裕的州屬之一,掏空刮光,下沉為全國最窮州屬,回教黨政權,還算不賴。不過,這也須功歸州內的寶貴森林尚未全部砍光。

昔日軍閥,在熱心維護風光、滿口仁義道德之餘,所幹的,正是和仁義道德對著幹。一邊大捉大罰衣著暴露的女性,同時又把許多女性,特別是女學生收為小妾。軍閥們的妻妾排起隊來,大概當年李翰祥導演、許冠文主演的“大軍閥”到日本訪問時的隊伍那麼長,這並非誇張。那些滿口道德仁義的同志,一邊不准女人穿著暴露,另一方面又不尊敬女人,除了仍想一妻多妾一屋四妻之外,還想搞出合法化肛交這文明社會法律所禁止的變態玩意兒。

大凡一個政權,搞不好經濟,弄到人民窮困之餘,就想找人晦氣,特別是在女人的胳膊、大腿小腿、曲線上大作文章,以顯示其憂國憂民,風化的守護者。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星期筆匯.黃子.17/12/2006

難道需要通過學術報告來證明簡單道理?

難道需要通過學術報告來證明一個簡單道理?難道需要特別設立一個機構來宣判水是液體或地球不是平的?儘管入侵伊拉克呈現出明顯的錯失和缺陷,但在巴格達處於水深火熱的美國政府來說,是需要這樣來說服他們的。

最近,由前國務卿貝克和民主黨藉前任聯邦眾議員漢密爾頓主導的伊拉克問題研究小組簡單地總結稱,伊拉克戰爭已經成為美國沉重的負擔,不僅在於花費的金錢和犧牲的生命,也在於美國在世界上的公信和立場。

目前反美主義的氣勢高漲,從委內瑞拉一直延燒至印尼;而且,今天反美主義愈盛,就越促進拉丁美洲、非洲、阿拉伯、歐洲和亞洲人民從所未有的團結。基於推動民主和實現對美國的抱負,布什政府令世界上許多人的努力和希望破滅了,白宮必須換人才能克制上百萬人的忿怒和憎惡。

但閱讀了報告,人們的印象是研究小組的影響力還是微不足道的,不擅于交涉和僅限於紙上談兵:表面上,研究發現戰爭的主要成本是內政問題,首先導致美國的體制受損。有關報告的扼要如下:

“許多美國人不滿意,不只是對伊拉克的情況,還包括我們有關伊拉克的政治辯論。我們的政治領袖必須不分黨派,以針對這個耗時耗貲的戰爭達致一個負責任的結論。我們的國家應該擁有重視實質不淪為口惠的辯論,以及一個擁有完善資金和永久性的政策。總統和議會必須合作。我們的領袖必須對人民坦誠和明白,以贏取他們的支持。”

其中一個明確的反對理由是:世界上其他社群的意見該如何被看待?全世界有上百萬人不相信這場戰爭是為了銷毀伊拉克大殺傷力武器的愚蠢辯護。而更重要的是,遭受戰爭禍害的伊拉克人民意見呢?難道我們忘記了有越來越多的伊拉克人在戰爭中喪命的事實?伊拉克人完全被忽視了嗎?他們的聲音在辯論中被消音了?難道伊拉克人沒有發言權?他們也應該有機會展開公平、實質和公開的辯論。

伊拉克問題研究小組報告是受到歡迎的,也的確應該受到所有人歡迎,這再次反映在中短期內美國仍然受到眼下的政治和策略利益所主導。我們都不相信這一個合法入侵的虛構概念是可以被理解的,也沒有人真的相信真有所謂的大殺傷力武器。真的令到很多人憎惡和反感的是,伊拉克的命運竟然不是掌握在伊拉克人手上,而是由千里之外的技術官僚和政客控制,就像一度被倫敦和巴黎殖民的第三世界國家那般。

伊拉克問題研究小組報告必須以正確角度閱讀,基於這是一份內部文件,讀者主要是美國人──哪怕是美國民眾或政策制定者。如果現在真正被關注的,是為美國尋找一個下台階的話,那麼,這份報告將會被籠統地歸納為另一個由政權維持的、更複雜變數的案例。事實是,不必把非法入侵另一個國家的道德議題列入討論,以反映道德操守不是其關心或聚焦的一部分。因此,這就是為什麼這份報告不能說是為伊拉克人所寫的報告。這純粹是一個挽回顏面的動作,儘管有著飽學之士為他們操刀。(譯:張立德)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另一面.法立諾.17/12/2006

選舉的弔詭

台北、高雄市長選舉,形式上國民黨、民進黨平分秋色,北、南分據一城,維持了現況;實質上國民黨選情一路看好卻打成平手,應屬落敗;民進黨則反之,該掛勝牌。謝長廷雖難挽北市大勢,但是臨危受命,交出漂亮成績單,舖下未來進軍總統之路,可謂雖敗猶榮,挫敗卻奠下勝基。而高雄市陳菊,從涉弊案、民調低、綠營內訌,終至險勝,固守住了民進黨南疆。仰攻,均獲戰果,是民進黨在此次選舉的特色,包括北高市議會席位未減反增,在因弊案蒙垢情形下,實屬難得。

“逆轉勝”,幾乎是民進黨的拿手好戲。謝長廷過去在高雄、今天在北市都曾演出以弱擊強的戲碼,足與陳水扁鬥連挫宋和“二顆子彈”輝映。謝的手腕步法靈活、身段柔軟、爆發力強,只有煽動性略遜陳水扁,他的潛力十足,不擇手段追求勝利,堪謂未來在選戰中最富技巧的綠營大將。至於陳菊,打了傳奇性的一役,也是“逆轉勝”的經典之作。

問題也在這裡。“逆轉勝”穩住“扁游體制”,維繫了陳家政權,保證使扁任滿,而仍可在民進黨縱橫捭闔、玩權力遊戲,並得到游錫翼助,此使黨內聯合鬥爭、權謀奇詭的形勢,愈近2008年便愈形激烈。此外,“逆轉勝”使來自黨內外的改革動力頓挫,“新民進黨運動”難有機會,林義雄已插不進手,李登輝與台聯同失舞台,淪為邊陲。民進黨腐化的形象,因綁著陳水扁無法解套而難望改變,角逐大位者更無瑕也無意揮刀斬蛇,以免招憤失去支持。於是,民進黨勝選,卻失去改革的機會,贏中帶輸,此是弔詭之一。明年底採取新制的立委選舉,攸關立法院生態,比北高首長更為重要,將是嚴酷考驗。

其次,“輪轉”也是選舉的常態,美國民主黨重拾國會優勢固為一例,台灣“三合一”、北高市長選舉的藍綠擺盪,同屬政黨政治的魔咒。沒有政黨能長享優勢,此既因政績日久弊生,也有選民的厭舊心理和維持政黨彼此制衡的智慧。輪轉,是否會在台灣立委選舉或2008年大選應驗,民進黨值得警惕。

回顧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已攻入台灣南部綠營地盤,馬英九過了濁水溪,乃至此次高雄市長選舉勝差只剩一千票……,此一趨勢是藍長綠消,民進黨豈能因逆轉勝而高枕無憂?弊案、內鬥和執政績效不彰、民生困苦,要靠本土支持者強力動員相挺,過關的幸運能維持多久?

同理,馬英九不敗的神話打破、清廉形象受損,又豈是在當選國民黨主席、成為泛藍共主和台灣新希望時所能想像?三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換來的,是本土群眾的高度警惕,而在北高市長藍軍形勢大好之下演出反轉。而中間選民、藍軍支持者因此次選舉受挫抑憤,未來將在那一場選舉中總爆發,造就“輪轉”,同樣激盪人心。

盛極必衰、禍福相倚,願以此勉之於台灣兩大黨及從政人士。沒有永遠的贏家,政績好、形象佳,依然可能陰溝裡翻船;政績差、形象劣,靠選舉手段一時倖勝,則難期長久。選局弔詭、選情不測,政黨唯有與時俱進。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金山人語.陳裕如.17/12/2006

扁將進一步擁抱台獨

對臺灣政局發展/尤其是執政民進黨前途關係甚巨的臺北。高雄兩個直轄市的選舉上周六終於有了一個了斷,雖然由於高雄選舉中藍綠雙方得票差距非常小,最後結果尚未塵埃落定,但代表民進党出戰臺北市長選舉的謝長廷所得選票,大大超過民進黨的得票率,同時遠遠超過上屆參選的李應元。

但是,民進黨的基本盤並沒有因此而崩潰。陳水扁無疑是此次選舉的最大贏家,而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則遭受重挫。不過,在經歷了倒扁紅衫軍運動之後,臺灣泛綠支持者再次作出這樣的選擇,則讓人不得不擔心,陳水扁和民進黨要答謝泛綠選民在困難時刻的堅定相挺,未來必將進一步擁抱台獨,往急獨方面走得更快。

在此次選舉之前,民意調查普遍顯示國民黨的臺北市長參選人郝龍斌和高雄市長參選人黃俊英的支援度皆大幅領先民進黨的參選人謝長廷和陳菊。但是,選舉投票前一日,筆者在高雄採訪,則隱隱感到形勢非常弔詭,陳菊陣營雖然在民意調查中落後,但鬥志卻相當旺盛,黃俊英陣營雖然在民意調查中領先,卻顯得忐忑不安。

在選戰進入最後一個星期,民進党成功地以特別費案讓形象一向清廉的馬英九的助選能力折損,而民進黨則將選戰主戰場放在高雄保衛戰上,不僅陳水扁再次不顧自己所做出的不站臺/不助選承諾而南下高雄全力輔選,民進黨還請出了神主牌林義雄全力助選,這一切固然有助於拉抬陳菊的聲勢,但選情在最後一刻出現轉變的關鍵還在於,北高兩市的泛綠陣營支持者已經將此次選舉視為藍綠對決,和本土政權保衛戰。

表面看來,此次選戰的結果只是藍綠雙方維持了自己的基本盤,此次選戰之後,藍綠雙方都將在原先的起跑點上衝擊明年的立委選舉和2008年的總統選舉。但是,暫時得到喘息的陳水扁為了保住自己的總統寶座,甚至進一步操控民進黨內未來的2008年總統選舉人選,必然會以此次選舉的慘勝為範本,進一步煽動島內泛綠支持者的政權保衛戰意識,勢必更加擁抱台獨,尤其是在法理台獨方面,很可能會有更加激進的舉措。而有意問鼎民進党總統侯選人的現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和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原本有意與陳水扁保持距離,並且走相對中間務實的路線,但在此次選戰之後,兩人亦不得不考慮,既然臺灣的選戰離不開藍綠對決的基本局面,陳水扁對他們雖然沒有加持作用,卻可能有強大的掣肘作用,兩人亦很有可能對自己的中間務實路線作出修正,以爭取泛綠選民的最大支援。

而在泛藍陣營方面,雖然郝龍斌拿下了臺北市長,但是其54%的得票率卻遠遜於上屆馬英九的64‧1%的得票率,而謝長廷的41%左右的得票率卻遠勝上屆李應元的35‧9%的得票率。馬英九領導國民黨,在外界普遍看好的非常有利的情形下卻打了一場艱難的選戰,可以說馬英九光環已經嚴重失色。雖然宋楚瑜宣佈退出政壇,使得親民党完全泡沫化,給未來的泛藍陣營整合創造了機會,但從近日國民黨中常會上所傳出的對國親兩黨合作方案的強烈雜音,國民黨內已經出現了對馬英九危機處理能力的檢討和領導權威的挑戰,而且,國民黨高層的許多人所思所慮,並非是如何吸取此次選戰的教訓,如何整合泛藍支持者在團結的情形下去應對未來的立委選舉和總統大選,而是自己個人的利益,如此情勢下不難斷言,馬英九的2008年總統之路將同樣充滿荊棘。

此次的選舉結果,亦再次告訴北京當局對島內泛綠支持者的能量和台獨決不可以低估。未來一年多時間內,北京當局既要以更有效的舉措防範陳水扁和民進黨為了立委和總統選戰而採取的種種激進台獨行動,又要考慮應對強烈的台獨意識,兩岸關係前景實難樂觀。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東張西望.夏泰寧.17/12/2006

黑與白

許多小孩看電影,最喜歡問“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蓋弄清楚誰好誰壞後,角色定型,問題就清楚,一切就好辦。這亦是為甚麼童話故事與電視卡通,人物角色十之八九正邪分明,黑白立見。這種現象,追根究底,與兒童的認知能力有關。小孩的思維能力還不足於理解與解決復雜與抽象的問題,小孩很難明白現實社會裡好人會做壞事,壞人會做好事,甚至好壞的概念,許多時候是一種社會建構,與歷史時空處境有關;時移勢易,許多問題會呈現不同面貌。女人過去被丈夫毆打而不還口還手,是賢淑,但現代人則視為縱容暴力,鼓吹女性默默承受者,更是幫凶。這是一例。不過,這一切,孩童缺少認知能力,成人實在很難向他們解釋清楚。

只是成年以後,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能擺脫稚童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維方式。許多人,特別是宗教原教旨主義者,還是持有這種二元世界觀:你不是好,就是壞,不是壞,就是好;而好壞標準則是由我所定。

這種思維方式,導致許多人思想鐵板一塊,只因為你做了一件他認為壞的事,結果你所有的言論都有問題,從此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不超生。相反的,如果你那麼幸運地做了他認為好的事,結果你以後縱使說蠢話,他們亦以為有理,以為權威,所以發展出奴隸制度也是好的歪論,自殺式恐怖行徑也是神旨的思想。

這種非黑即白,非對則錯,非好即壞的童稚二元世界觀的另一問題,則是影響對待異見異己的態度。由於敵我分明,他們對好壞對錯的定義如此簡化狹隘,結果也思想習慣簡單:你批判我,就等於你敵對我,愛我就不要罵我。難怪父母總是苦口婆心向孩童解釋愛之深責之切的道理,但許多小孩總是似懂不懂。不過,成年人難道又很懂這道理嗎?看看我們四週,有多少人不是被批評當毒藥?把異見當分裂?把批判當破壞?然後發展出家醜不可外揚,把消滅意見當團結就是力量來宣傳,只是怪就怪在霸權從來要求別人團結在他名下,他是不願團結在別人的旗幟下的。

追求獨立思考,不能不學習擺脫這種童稚二元思維。這種思稚其實大有吸引力,特別對於懶散的人,更是一大誘惑。他們以為只要一次過解決誰好誰壞誰對誰錯,以後就照章行事,不必再傷腦筋。再說,認真思考也要付出代價,如果你知道好人也會做壞事,你就不可能只有恨,如果壞人也會做好事,你也很難一味地恨。純粹的愛恨是簡單輕易的,但愛恨交加時,情緒波動太大,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生命的成熟度去承受。為了簡化問題,不是對,就是錯,不是愛他,就是恨他。

人生本來就不簡單,但原來也不太復雜。只是恐怕篤信二元世界觀的人沒有耐性,也缺乏智慧去領悟這道理。“不要想太多”,這句話大有智慧,但殊不知亦是多少惰於獨立思考的人自我安慰與愚化的說詞?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自由靈魂.歐陽文風.17/12/2006

以更多結合化解糾纏

馬來西亞副首相納吉最近在吉隆坡的一項新馬商業論壇上發表一席新馬關系的談話,在新加坡獲得了高度重視。他說,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必須停止爭吵,並肩應付本區域日益激烈的經濟競爭。

他指出,兩國關系以往一波三折,但兩國應該抓緊近年來關系解凍的良機,加強經濟聯系,“新加坡收購大馬公司的數量,遠遠超過大馬收購的新加坡資產”,因此,他呼吁新加坡投桃報李,以實現平等伙伴關系。

當時還在斯洛伐克訪問的新加坡國務資政吳作棟馬上積極回應,形容納吉的那番談話“非常重要”,因為這象征著馬來西亞有意和新加坡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

“這是個很重要的階段,我希望雙方都會采取行動,而不是空談。我肯定李顯龍總理對此會有積極的反應,但接下來我們都需要以實際行動來證明。”

馬新互送秋波,開啟合作時代

吳資政指出,全球許多國家都在互相合作,包括印度和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亞細安,歐洲聯盟和中歐的新興經濟體等等:“大家都在合作,我們可以效法他們。”

接著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果然有了積極的回應,他本月3日在人民行動黨幹部大會上演講時歡迎納吉的表態,但也同時希望柔佛州政府能夠發出相應的訊息。他指出,柔佛州務大臣阿都干尼曾對新加坡參與大型的南柔發展計劃持保留態度,這使新加坡投資者感到迷惑。

阿都干尼曾于上個月11日發表“柔南經濟特區能夠自行吸引投資者,不必依靠新加坡”的意見,很顯然的,這一番話就算是一時的情緒宣泄,但已被新加坡政府認真解讀。

阿都干尼接著也一連兩天回應李顯龍的意見,表示柔佛州並沒有不歡迎新加坡投資南柔發展大計,柔佛也不是“反新加坡”。

兩岸這一番“回應來回應去”,無疑是個可喜的互動。

其實,在納吉發表一番受人歡迎的言論之前,大馬首相阿都拉便已說過柔佛和新加坡可以發展成深圳與香港般的互補關系,李總理也因此投桃報李,兩人互送秋波。

根據阿都干尼的說法,近2年來,外資方面,新加坡已排在荷蘭和韓國之後,成為柔州排位第三的外國投資。新加坡多年來一直是柔佛的最大投資國,現在卻變成“老三”,也許是柔佛州吸引外資的努力取得了顯著效果,而從其他國家吸引到更多的外資,但也可能是新加坡投資商對柔佛的投資意願減低,或是把投資重點轉移到本區域的其他地方,如越南。

阿都干尼發表這個意見時,沒有深入的解讀,只讓人感到其言外之意是要提醒新加坡,提醒什麼呢?則是不言而喻。

通過企業投資,化解兩國關係

新加坡是柔佛州的最大投資者,在政治上具有很大的象征意義。因此,在柔佛奪回“老大”的位子,對新加坡也是很重要的

就在兩岸政治領袖積極互動的同時,也傳來新加坡政府投資臂膀淡馬錫控股旗下的SMRT企業,有意參與投資柔佛新山價值30億令吉的單軌列車項目的消息。據大馬《新海峽時報》的報導,SMRT企業向馬來西亞的Jalur Mudra公司(簡稱JM)提出獻議,有意認購這個項目的部分股權,並有興趣成為這個項目的科技合作伙伴或項目管理人。

JM公司已獲得柔佛州政府授予獨家發展權力,將負責興建和經營單軌列車系統。其公司主席拉希迪形容,這是一個“雙贏的獻議。”

據報導,JM正在考慮的一個合作形式是,與SMRT企業聯手經營銜接新山與兀蘭、克蘭芝或武吉知馬之間的單軌列車系統。這可以通過一家合資企業或一家個別的子公司來進行。

這是個令人興奮的消息!

過去柔佛也曾有過把新加坡地鐵系統從兀蘭銜接到新山的構想,後來這項計劃在不利的政治氣候中成為泡影。現在柔佛有意啟動單軌列車的發展項目,使這個構想得以另一個方式獲得重生。

另一方面,受人矚目的新加坡聖淘沙IR(綜合度假勝地)的競標結果即將揭盅(本文見報時也許有了分曉),無論結果如何,大馬雲頂集團雄心勃勃,與美國環球制片廠聯手承諾50億新元的大手筆,對新加坡也是個非常友好的姿態。

新、馬兩國能夠通過企業投資,在兩國的未來發展上互相“擁有”,讓兩國的厲害關系往更深更廣的層面結合,才能達到休戚與共,互補長短。這也是兩國擺脫老問題糾纏的契機,有了更多更新的結合,許多老問題也可以被時間所化解。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星期筆匯.嚴孟達.10/12/2006

有難度的對話之必要性

過去兩星期,柏林的Zentrum Moderner Orient(ZMO)主辦了罕有的活動:為期兩周的講課和遊學活動,許多來自大馬和印尼的回教徒運動分子都獲邀來到德國,與德國的政治人物、政黨、非政府組織、公民組織、學生、媒體和民眾交流。

這項計劃被視為一項試驗:嘗試把西方參政者和仲介與回教世界的運動分子聚集一堂,進行真誠和坦率的討論,分享彼此的政治目的,還有差異。計劃的試驗成果是沒有人可預料的,而許多對回教政治──或在學術界所認為的回教主義──的錯誤認知仍然存在。同樣的,在某些所謂的回教運動分子中,基於他們存有一種單一霸權“西方世界”的假定,也對西方存有錯誤認知。

活動的背後基本理由,是回教─西方對話的失敗,很大程度無法解決那些繼續分裂兩個群體的根本原因,除非能夠開明且誠懇地面對這些差異,否則,猜疑和錯誤認知仍難以消弭。

至今,許多西方與回教之間的對話已從類似“西方的”和“回教的”的抽象措辭、沒有意義的缺陷假定中抽離。這些對話大部分是以菁英間的會議和研討會形式,通常在五星級酒店舉行,一般會長達幾天之久。這樣接觸的最終結果是可以預測的:西方與回教徒菁英傾向於一起聚焦於他們之間的共同點(這不會有太大困難,因為許多回教徒菁英也是受過西方教育、具世界主義並與全球化接軌)。經過一番的辯論及互相抬槓,他們互相敬賀,然後乘飛機回國(自然是頭等艙位)。

然而,ZMO的活動卻很不同:首先,受邀的回教主義者是以他們的信仰系統為政治和社會活動根基,而不是世俗的回教徒運動分子、從政者和學者。他們也是來自以回教國和回教社會為政治目標的回教主義政黨──與他們草根社群有著強化聯繫,並且能為他們所代表的社群說話的政黨和非政府組織。諷刺的是,儘管西方所有研究和調查都是有關回教政治現象,卻很少學者積極去邀請他們研究的回教主義者到西方發表本身看法。想必沒有人可以在不允許研究對象發表本身看法下,研究有關的社會現象吧?

這把我們帶到活動的第二個層面:活動是講座性質的,回教運動主義者有機會和他們的對話伙伴和民眾交流,不必擔憂任何的禁忌和限制。成績是令人驚訝的:幾乎所有的討論不是聚焦於宗教,而是結構性課題如福制國制度、自然資源的管理、西方的社會概念、德國的外交政策等。如果末日預言者預料來者是一票激進的回教神學家,在街道上灑血和毒液,那他們肯定失望了。

同樣重要的是,活動取消了一切演講和討論題目的限制,隨之進行的辯論也很熱烈。在回教運動主義者有機會講解他們政治願景的同時,很多人也在質問這個願景。為什麼回教運動主義者要以宗教之名抗爭?宗教政治是另一種的宗派主義形式,應如何避免排外和分裂?回教運動主義者可以與他人對話,但他們如何處理回教社群內部的差異和分裂?回教運動主義者會如何處理世俗回教徒擁護現代多元社會的現實?這些都是在會議桌上被提出,且須被解決的議題。

總的來說,以學術精神進行實驗,這活動被證實極為成功。它並沒有意圖迫使別人接受各自的觀點,唯最終差異(當中有很多)得以清楚的闡述,並公開討論。不過前提是,明顯看到彼此要互相了解和學習的意願:所有的公開講座都獲得很好反應,有的甚至是水洩不通。對回教運動主義者而言,他們從媒體報導和電影中知道的德國是極其的複雜,它也在面對全球化現實時努力尋找答案。

所以,西方─回教對話要繼續舉行,這會否成為往後的樣板?在不否定回教菁英也有權發言的情況下,重要的是明白回教運動主義者也代表著他們社會中重要且日益成長的民意。他們代表的是自然發展,生機勃勃,回應著他們本身社會中的結構問題和弱點。這樣的對話能把我們帶到更接近、更好的差異諒解上嗎?

然而明顯的是,過去的西方─回教合作方法,現在卻成了一種累贅。回教─西方的合作可以回溯到冷戰時期,當時西方和回教世界合作面對共同敵人:共產主義。但今天這樣的對抗式辯證被證實是工具性的,而且長期而言是反效果的。一如大馬回教黨研究中心主任朱基傑教菲里博士(他有參與活動)所言:“肯定的,現在我們必須明白到回教徒和西方不能夠單單以對抗第三個敵人而合作。我們必須超越對抗式辯證,以尋找一個以人文概念為整體,不會分裂我們的共同願景。”(譯:張立德)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另一面.法立諾.10/12/2006

慈悲的力量

《華爾街日報》日前選出今年全球50位最受矚目的女強人,榜首為微軟負責人比爾‧蓋茲之妻梅琳達,她因蓋茲與梅琳達基金會所作的貢獻,得到媒體肯定。最特別的是,前10名女強人,除了梅琳達之外,都是企業領導人,商業成就不凡;只有蓋茲太太,是因慈善事業貢獻,不但列名,且為榜首。對《華爾街日報》這樣以重商計利為宗旨的美國大報,梅琳達的受到肯定,尤其不易。

梅琳達‧蓋茲主持600億美元的基金會,不辭勞苦,長途跋涉到全球各地,評估保健需求,資助許多重大疾病防治計畫,包括愛滋病、肺結核、瘧疾,從偏遠的非洲波札那、南亞的孟加拉到美國,無數兒童得到醫療照顧,不但給黑暗大陸貧苦的孩子帶來健康,其對電腦、教育事業的資助,也使在腦力資源的提高上成就非凡。亦即,照顧低下階層者的身體健康,也加強他們的教育,真正脫貧扶貧之道。42歲的梅琳達已成為全球重要的慈善力量。

梅琳達的善心,不但輔助了夫婿,也感動了富人,向世界證明了金錢的真正力量和積極意義。蓋茲雖是世界首富,但在成家之前,或許忙於微軟事業,對社會回饋不足,曾遭“小氣財神”譏評,直到梅琳達說服他成立基金會,不但蓋茲改變了人生觀,認定慈善才是他的終身志業,而且夫妻倆基金會的慈善成就,也打動了全球第二富的巴菲特,幾乎傾其資產投入,共同致力公益。全球首富、次富的共同行動,向全世界宣示了:金錢不是個人享受,而是回饋人群、改善世界。蓋茲和巴菲特,對所有的富人作出了示範,他們的成就已超越科技、股市,注入了人道關懷,成其偉大,足為世人典範。

而這整個變化和事業成就的推手,就是梅琳達。她以女性溫柔的力量,改變了世界,不僅實質濟助世人,也在觀念上啟迪了世界。富人的定義,不再是“財富”甚或為富不仁,而是“心富”,藉財產更有了行動能力。相形之下,高科技企業“甲骨文”的老闆艾利遜自然形穢。他與華裔員工鬧緋聞、打官司,並且撤回對哈佛大學的捐款,這種有錢人,不僅個人名譽不佳,甚至使公司形象受損。再作比較,香港首富李嘉誠受到啟發、作了重大捐贈;而中國富豪榜上的“大款”,卻不乏官司纏身者,更與慈善榜關聯不上。講起來,中國的有錢人的致富之道還差得遠,要向西方學習。盼望中國的女性也能輩出“東方的梅琳達”,改變中國男性,改變中國。

進一步,普天之下,有錢人多的是;但是,保有盛譽、作出偉大成就而流芳後世、足供感念者,其實屈指可數。而數得出來的,也與他們回饋社會的公益成就有關。卡奈基、福特、派卡德、蓋幕……無不如此,講起來,金錢不真正代表富足,而富人也不等於偉人,能善用金錢做出成就的,才有資格流傳。

因此,商業成就再高,不論男性,女強人亦然,終不免過眼煙雲。惠普前執行長費奧莉娜顯赫一時而今安在,可為一例。政治權傾一時,如布什、如賴斯國務卿,也勢必跛腳或下台。只有慈悲心發散出來服務人類的成就,才歷久而彌新、傳唱百世。德蕾莎修女如此,對黛安娜王妃的記憶不在珠光寶氣、王室傳奇,而在她對貧病者的關懷和付出。歲尾寒冬,多少善舉溫暖了人類的心。有機會發揮大力量者,如梅琳達,固是欽佩;力量小者照顧鄰近的人,依然可以有不凡成就。這世界,慈悲心才是真正的力量。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金山人語.陳裕如.10/12/2006

六方會談重現曙光

經過中國一系列外交斡旋,北京六方會談終於重現復談曙光,上個月28至29日,中、美、朝的會談團長在北京非正式會晤。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形容會晤“就推進六方會談進程坦率、深入地交換了意見。

此次會晤是有益的,有助於增進各方對彼此立場和關切的了解”。由此推斷,朝鮮半島核武危機雖未完全化險為夷,但朝鮮與美、日等國家的緊張關係在相當程度上已得到緩和。中美近日在化解朝核武危機上的合作讓人刮目相看,布什總統提名的國防部長人選蓋茨在國會做證時對中國雖貶多於褒,但在朝核武危機的應對上,則稱許北京在“核子擴散上的表現有進步”,“透明度增加”。而北京此次能將美朝重新拉到北京見面,亦充分說明北京和朝鮮的關係雖不如以往,但其影響力仍是其他大國勢力不可替代的。

外界以往看待北京和平壤的關係,往往從雙方同為社會主義國家、又曾長期結為盟友的角度出發,但如今的中國與朝鮮實際上已沒有什麼意識形態方面的關係,而是回歸到相對單純的國家關係。而國家關係的最重要體現,就是“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此次朝核試,中方之所以高度關注,甚至緊張,正是從自己的國家利益來看待。因為朝鮮擁有核武將使北京面對如下幾大問題:第一,朝鮮擁有核武,一旦使用會針對誰?朝鮮肯定不會向韓國使用核武,因為朝韓是單一民族,不過是歷史因素使得朝鮮半島處於分裂狀態。

日、美,甚至中國亦不敢保證本身不會成為朝核武攻擊的對象。第二,若不能遏阻朝鮮發展核武器的趨勢,勢必導致核武在此地區泛濫,從而陷入混亂和緊張狀態。不僅韓國可能開始發展核彈,日本也不會自甘落後,甚至台灣也有可能搞核彈。第三,是核擴散問題。據中國外交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從來沒有輸出核技術,朝鮮的核武發展狀況,中國也不太清楚,即使巴基斯坦與中國的關係相當友好,中國也沒有向巴基斯坦輸出核技術。朝鮮是否會向其他國家擴散核武技術,這是北京同樣擔心的事。第四,朝核武和運載工具技術都相當稚嫩,要用大浦洞二號導彈等長距離運載工具承載核彈頭打擊美國西海岸,既要面對美國的愛國者導彈截擊,也要考慮一旦因技術不好,中國擔心彈頭和載具會跌在自己的領土範圍內。

而且,朝鮮這次的核試地點,距離中俄邊界只有約180公里,如果美國考慮以外科手術式打擊來對付朝核設施,一旦動手,可能會出現核泄漏,對周邊國家都不好。正是出於種種考慮,中國在朝鮮宣布核試成功後即展開了一系列斡旋。而北京之所以相信自己能夠將美朝再度拉到談判桌上,在於朝鮮宣布核試後,聯合國通過相關制裁議案,據中方估計,如果實施全面制裁,朝鮮雖可撐一段時間,但長遠來看必死無疑,所以朝鮮也要找出路。中國幫助朝鮮在六方會談的框架內找機會與美國再談,甚至開個小房間讓雙方單獨見面,對雙方無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雖然朝鮮宣布核試成功後,北京再次扮演了消防員的角色,但朝鮮半島核武危機並沒有真正消除。

目前的關鍵依然在於美國是否願意和朝鮮直接打交道。在此次核試之前的北京六方會談中,朝鮮曾多次表示自己手上已有兩個核彈,但美國不相信。如今朝核試成功,美國亦不得不接受這事實,雙方未來再次走上談判桌,起點已經發生很大變化。

美國雖不可能在核問題上與朝鮮妥協,但在朝鮮可能真正擁有核武的情況下,美國亦不能不採取柔性措施,願意通過多邊對話解決問題。而朝鮮真正要的,還是美國能夠以正常國家對待自己,不僅取消各種制裁,而且能提供像樣的經濟援助。在中國的持續外交斡旋下,如果美國能夠適當調整一下政策,朝核武問題化險為夷的機會並非不可能。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東張西望.夏泰寧.10/12/2006

咱們的回教徒議員

日前,巫統巴西布爹區國會議員徹敏,在下議院辯論國內事務部撥款的委員會階段發言時,呼吁電檢局刪減電影和電視節目里的接吻鏡頭,因這種激情的鏡頭不符合我們的文化。在場的議員听他這樣說時都瞇瞇笑,筆者則打岔問他是否曾吻過他的妻兒,他避而不答。次日某華文報報道這則新聞時,竟誤把他說成是回教黨的議員。徹敏是名宗教師,他在擔任議員之前曾任吉隆坡回教事務局主任,是巫統宣揚“回教文明”思想以抗衡回教黨的棋子。

在全國大選或補選運動期間,國陣的華基政黨的宣傳,都不外是“支持國陣,以阻止大馬成為回教國“。但是若我們細看國陣議員在國會里的言論,我們不難發覺在目前的趨勢下,這兩黨議員對回教課題的立場,不相上下。 去年巫統日來區國會議員巴達魯丁在國會在與行動黨議員進行罵戰時聲稱︰“如果你不喜歡馬來西亞是個回教國,請滾出大馬!“大家對此應該記憶猶新。前天,在國會性別核心委員會的午餐講座會上,主持人在講座開始之前便邀請巴西布爹區國會議員徹敏禱告,這與回教黨的會議和聚會非常相似。

在國會里,所有譴責美國和以色列的課題,無論是緊急動議或者是外交部撥款的辯論,巫統和回教黨議員都同聲同氣,同時同樣慷慨激昂。此外,凡巫統或回教黨議員針對國外回教徒社會的議題的緊急動議申請,通常議長都會批準下議院特別辯論。于是,上一期和本期的國會會議,下議院都特別針對以色列攻佔巴勒斯坦的問題辯論一個小時。兩個月前,當教宗本篤16世針對回教與暴力的言論引起廣大回教徒社會的誤解和抗議,在教宗道歉兩次後,議長還批準回教黨議員的緊急動議的申請,讓下議院針對此事辯論一個小時。于是,巫統、回教黨和公正黨的議員都迫不及待的針對此事對教宗大肆抨擊。因為,回教,是這些回教徒議員的政治資本。通常,當下議院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事件的緊急動議辯論時,筆者通常都會插上一口,以示行動黨對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記得兩個月前,當下議院又再對這課題進行緊急動議辯論時,我因忙于其他事務而未參與辯論。後來外交部長賽哈密在總結該辯論走出會議廳後,埋怨筆者不關心這課題。我回答他說︰“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長年累月在打仗,我們都說得膩了。難道他們天天打仗,我們在國會天天辯論這事件嗎?“他一時為之語塞。接著我對他說︰“不如我明天提呈一個關于沙旦胡先被伊拉克法庭判死刑的緊急動議,你叫議長批準並來總結這辯論,好嗎?“他搖頭哼了一聲。

當美國攻佔伊拉克時,我國能公開挺回教徒居多的伊拉克和沙旦胡先,但是當這殺人無數、臭名昭彰的暴君被伊拉克法庭判死刑時,大馬政府難以聲援他了。目前的回教黨議員辯論的素質,與上一屆的差別很大。有時如果我們只听他們的演講內容而不看他們的臉孔的話,我們很難分辨到底演講者是來自巫統或是回教黨。

不久前,我很坦白的對一個較活躍的回教黨議員作出我的評語,他看來對我的評語頗為驚訝,因為我說他和他的政敵沒什麼不同。截稿時,報載一名已脫離回教而回到天主教會的印裔死者安東尼拉亞班的家屬,終于在媒體輿論和行動黨律師的施壓下成功領回他的尸體,使他免葬于回教墳場。這例子證明非回教徒應該對我們信仰的立場據理力爭,維護自己的宗教權益。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琴聲劍影.郭素沁.10/12/2005

星期二, 12月 12, 2006

如果我是

如果我是台北市民。
這一屆的台北市長選舉,我會將手上的一票投給誰呢?

如果我是高雄市民。
這一屆的高雄市長選舉,我會將手上的一票投給誰呢?


無可否認,我已經擁有投票權。

咱們的回教徒議員

日前,巫統巴西布爹區國會議員徹敏,在下議院辯論國內事務部撥款的委員會階段發言時,呼吁電檢局刪減電影和電視節目里的接吻鏡頭,因這種激情的鏡頭不符合我們的文化。在場的議員听他這樣說時都瞇瞇笑,筆者則打岔問他是否曾吻過他的妻兒,他避而不答。

次日某華文報報道這則新聞時,竟誤把他說成是回教黨的議員。徹敏是名宗教師,他在擔任議員之前曾任吉隆坡回教事務局主任,是巫統宣揚“回教文明”思想以抗衡回教黨的棋子。

在全國大選或補選運動期間,國陣的華基政黨的宣傳,都不外是“支持國陣,以阻止大馬成為回教國“。但是若我們細看國陣議員在國會里的言論,我們不難發覺在目前的趨勢下,這兩黨議員對回教課題的立場,不相上下。 

去年巫統日來區國會議員巴達魯丁在國會在與行動黨議員進行罵戰時聲稱︰“如果你不喜歡馬來西亞是個回教國,請滾出大馬!“大家對此應該記憶猶新。前天,在 國會性別核心委員會的午餐講座會上,主持人在講座開始之前便邀請巴西布爹區國會議員徹敏禱告,這與回教黨的會議和聚會非常相似。

在國會里,所有譴責美國和以色列的課題,無論是緊急動議或者是外交部撥款的辯論,巫統和回教黨議員都同聲同氣,同時同樣慷慨激昂。此外,凡巫統或回教黨議 員針對國外回教徒社會的議題的緊急動議申請,通常議長都會批準下議院特別辯論。于是,上一期和本期的國會會議,下議院都特別針對以色列攻佔巴勒斯坦的問題 辯論一個小時。

兩個月前,當教宗本篤16世針對回教與暴力的言論引起廣大回教徒社會的誤解和抗議,在教宗道歉兩次後,議長還批準回教黨議員的緊急動議的申請,讓下議院針 對此事辯論一個小時。于是,巫統、回教黨和公正黨的議員都迫不及待的針對此事對教宗大肆抨擊。因為,回教,是這些回教徒議員的政治資本。

通常,當下議院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事件的緊急動議辯論時,筆者通常都會插上一口,以示行動黨對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記得兩個月前,當下議院又再對這課題進 行緊急動議辯論時,我因忙于其他事務而未參與辯論。後來外交部長賽哈密在總結該辯論走出會議廳後,埋怨筆者不關心這課題。我回答他說︰“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人長年累月在打仗,我們都說得膩了。難道他們天天打仗,我們在國會天天辯論這事件嗎?“他一時為之語塞。接著我對他說︰“不如我明天提呈一個關于沙旦胡先 被伊拉克法庭判死刑的緊急動議,你叫議長批準並來總結這辯論,好嗎?“他搖頭哼了一聲。

當美國攻佔伊拉克時,我國能公開挺回教徒居多的伊拉克和沙旦胡先,但是當這殺人無數、臭名昭彰的暴君被伊拉克法庭判死刑時,大馬政府難以聲援他了。

目前的回教黨議員辯論的素質,與上一屆的差別很大。有時如果我們只听他們的演講內容而不看他們的臉孔的話,我們很難分辨到底演講者是來自巫統或是回教黨。

不久前,我很坦白的對一個較活躍的回教黨議員作出我的評語,他看來對我的評語頗為驚訝,因為我說他和他的政敵沒什麼不同。

截稿時,報載一名已脫離回教而回到天主教會的印裔死者安東尼拉亞班的家屬,終于在媒體輿論和行動黨律師的施壓下成功領回他的尸體,使他免葬于回教墳場。這例子證明非回教徒應該對我們信仰的立場據理力爭,維護自己的宗教權益。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琴聲劍影.郭素沁.
10/12/2005

六方會談重現曙光

經過中國一系列外交斡旋,北京六方會談終於重現復談曙光,上個月28至29日,中、美、朝的會談團長在北京非正式會晤。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形容會晤“就推進 六方會談進程坦率、深入地交換了意見。此次會晤是有益的,有助於增進各方對彼此立場和關切的了解”。由此推斷,朝鮮半島核武危機雖未完全化險為夷,但朝鮮 與美、日等國家的緊張關係在相當程度上已得到緩和。

中美近日在化解朝核武危機上的合作讓人刮目相看,布什總統提名的國防部長人選蓋茨在國會做證時對中國雖貶多於褒,但在朝核武危機的應對上,則稱許北京在 “核子擴散上的表現有進步”,“透明度增加”。而北京此次能將美朝重新拉到北京見面,亦充分說明北京和朝鮮的關係雖不如以往,但其影響力仍是其他大國勢力 不可替代的。

外界以往看待北京和平壤的關係,往往從雙方同為社會主義國家、又曾長期結為盟友的角度出發,但如今的中國與朝鮮實際上已沒有什麼意識形態方面的關係,而是回歸到相對單純的國家關係。而國家關係的最重要體現,就是“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此次朝核試,中方之所以高度關注,甚至緊張,正是從自己的國家利益來看待。因為朝鮮擁有核武將使北京面對如下幾大問題:

第一,朝鮮擁有核武,一旦使用會針對誰?朝鮮肯定不會向韓國使用核武,因為朝韓是單一民族,不過是歷史因素使得朝鮮半島處於分裂狀態。日、美,甚至中國亦不敢保證本身不會成為朝核武攻擊的對象。

第二,若不能遏阻朝鮮發展核武器的趨勢,勢必導致核武在此地區泛濫,從而陷入混亂和緊張狀態。不僅韓國可能開始發展核彈,日本也不會自甘落後,甚至台灣也有可能搞核彈。

第三,是核擴散問題。據中國外交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從來沒有輸出核技術,朝鮮的核武發展狀況,中國也不太清楚,即使巴基斯坦與中國的關係相當友好,中國也沒有向巴基斯坦輸出核技術。朝鮮是否會向其他國家擴散核武技術,這是北京同樣擔心的事。

第四,朝核武和運載工具技術都相當稚嫩,要用大浦洞二號導彈等長距離運載工具承載核彈頭打擊美國西海岸,既要面對美國的愛國者導彈截擊,也要考慮一旦因技 術不好,中國擔心彈頭和載具會跌在自己的領土範圍內。而且,朝鮮這次的核試地點,距離中俄邊界只有約180公里,如果美國考慮以外科手術式打擊來對付朝核 設施,一旦動手,可能會出現核泄漏,對周邊國家都不好。

正是出於種種考慮,中國在朝鮮宣布核試成功後即展開了一系列斡旋。而北京之所以相信自己能夠將美朝再度拉到談判桌上,在於朝鮮宣布核試後,聯合國通過相關 制裁議案,據中方估計,如果實施全面制裁,朝鮮雖可撐一段時間,但長遠來看必死無疑,所以朝鮮也要找出路。中國幫助朝鮮在六方會談的框架內找機會與美國再 談,甚至開個小房間讓雙方單獨見面,對雙方無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雖然朝鮮宣布核試成功後,北京再次扮演了消防員的角色,但朝鮮半島核武危機並沒有真正消除。目前的關鍵依然在於美國是否願意和朝鮮直接打交道。在此次核試 之前的北京六方會談中,朝鮮曾多次表示自己手上已有兩個核彈,但美國不相信。如今朝核試成功,美國亦不得不接受這事實,雙方未來再次走上談判桌,起點已經 發生很大變化。

美國雖不可能在核問題上與朝鮮妥協,但在朝鮮可能真正擁有核武的情況下,美國亦不能不採取柔性措施,願意通過多邊對話解決問題。而朝鮮真正要的,還是美國 能夠以正常國家對待自己,不僅取消各種制裁,而且能提供像樣的經濟援助。在中國的持續外交斡旋下,如果美國能夠適當調整一下政策,朝核武問題化險為夷的機 會並非不可能。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東張西望.夏泰寧.
10/12/2006

慈悲的力量

《華 爾街日報》日前選出今年全球50位最受矚目的女強人,榜首為微軟負責人比爾‧蓋茲之妻梅琳達,她因蓋茲與梅琳達基金會所作的貢獻,得到媒體肯定。最特別的 是,前10名女強人,除了梅琳達之外,都是企業領導人,商業成就不凡;只有蓋茲太太,是因慈善事業貢獻,不但列名,且為榜首。對《華爾街日報》這樣以重商 計利為宗旨的美國大報,梅琳達的受到肯定,尤其不易。

梅琳達‧蓋茲主持600億美元的基金會,不辭勞苦,長途跋涉到全球各地,評估保健需求,資助許多重大疾病防治計畫,包括愛滋病、肺結核、瘧疾,從偏遠的非 洲波札那、南亞的孟加拉到美國,無數兒童得到醫療照顧,不但給黑暗大陸貧苦的孩子帶來健康,其對電腦、教育事業的資助,也使在腦力資源的提高上成就非凡。 亦即,照顧低下階層者的身體健康,也加強他們的教育,真正脫貧扶貧之道。42歲的梅琳達已成為全球重要的慈善力量。

梅琳達的善心,不但輔助了夫婿,也感動了富人,向世界證明了金錢的真正力量和積極意義。蓋茲雖是世界首富,但在成家之前,或許忙於微軟事業,對社會回饋不 足,曾遭“小氣財神”譏評,直到梅琳達說服他成立基金會,不但蓋茲改變了人生觀,認定慈善才是他的終身志業,而且夫妻倆基金會的慈善成就,也打動了全球第 二富的巴菲特,幾乎傾其資產投入,共同致力公益。全球首富、次富的共同行動,向全世界宣示了:金錢不是個人享受,而是回饋人群、改善世界。蓋茲和巴菲特, 對所有的富人作出了示範,他們的成就已超越科技、股市,注入了人道關懷,成其偉大,足為世人典範。

而這整個變化和事業成就的推手,就是梅琳達。她以女性溫柔的力量,改變了世界,不僅實質濟助世人,也在觀念上啟迪了世界。富人的定義,不再是“財富”甚或 為富不仁,而是“心富”,藉財產更有了行動能力。相形之下,高科技企業“甲骨文”的老闆艾利遜自然形穢。他與華裔員工鬧緋聞、打官司,並且撤回對哈佛大學 的捐款,這種有錢人,不僅個人名譽不佳,甚至使公司形象受損。再作比較,香港首富李嘉誠受到啟發、作了重大捐贈;而中國富豪榜上的“大款”,卻不乏官司纏 身者,更與慈善榜關聯不上。講起來,中國的有錢人的致富之道還差得遠,要向西方學習。盼望中國的女性也能輩出“東方的梅琳達”,改變中國男性,改變中國。

進一步,普天之下,有錢人多的是;但是,保有盛譽、作出偉大成就而流芳後世、足供感念者,其實屈指可數。而數得出來的,也與他們回饋社會的公益成就有關。 卡奈基、福特、派卡德、蓋幕……無不如此,講起來,金錢不真正代表富足,而富人也不等於偉人,能善用金錢做出成就的,才有資格流傳。

因此,商業成就再高,不論男性,女強人亦然,終不免過眼煙雲。惠普前執行長費奧莉娜顯赫一時而今安在,可為一例。政治權傾一時,如布什、如賴斯國務卿,也 勢必跛腳或下台。只有慈悲心發散出來服務人類的成就,才歷久而彌新、傳唱百世。德蕾莎修女如此,對黛安娜王妃的記憶不在珠光寶氣、王室傳奇,而在她對貧病 者的關懷和付出。歲尾寒冬,多少善舉溫暖了人類的心。有機會發揮大力量者,如梅琳達,固是欽佩;力量小者照顧鄰近的人,依然可以有不凡成就。這世界,慈悲 心才是真正的力量。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金山人語.陳裕如.
10/12/2006

有難度的對話之必要性

過去兩星期,柏林的Zentrum Moderner Orient(ZMO)主辦了罕有的活動:為期兩周的講課和遊學活動,許多來自大馬和印尼的回教徒運動分子都獲邀來到德國,與德國的政治人物、政黨、非政府組織、公民組織、學生、媒體和民眾交流。

這項計劃被視為一項試驗:嘗試把西方參政者和仲介與回教世界的運動分子聚集一堂,進行真誠和坦率的討論,分享彼此的政治目的,還有差異。計劃的試驗成果是 沒有人可預料的,而許多對回教政治──或在學術界所認為的回教主義──的錯誤認知仍然存在。同樣的,在某些所謂的回教運動分子中,基於他們存有一種單一霸 權“西方世界”的假定,也對西方存有錯誤認知。

活動的背後基本理由,是回教─西方對話的失敗,很大程度無法解決那些繼續分裂兩個群體的根本原因,除非能夠開明且誠懇地面對這些差異,否則,猜疑和錯誤認知仍難以消弭。

至今,許多西方與回教之間的對話已從類似“西方的”和“回教的”的抽象措辭、沒有意義的缺陷假定中抽離。這些對話大部分是以菁英間的會議和研討會形式,通 常在五星級酒店舉行,一般會長達幾天之久。這樣接觸的最終結果是可以預測的:西方與回教徒菁英傾向於一起聚焦於他們之間的共同點(這不會有太大困難,因為 許多回教徒菁英也是受過西方教育、具世界主義並與全球化接軌)。經過一番的辯論及互相抬槓,他們互相敬賀,然後乘飛機回國(自然是頭等艙位)。

然而,ZMO的活動卻很不同:首先,受邀的回教主義者是以他們的信仰系統為政治和社會活動根基,而不是世俗的回教徒運動分子、從政者和學者。他們也是來自 以回教國和回教社會為政治目標的回教主義政黨──與他們草根社群有著強化聯繫,並且能為他們所代表的社群說話的政黨和非政府組織。諷刺的是,儘管西方所有 研究和調查都是有關回教政治現象,卻很少學者積極去邀請他們研究的回教主義者到西方發表本身看法。想必沒有人可以在不允許研究對象發表本身看法下,研究有 關的社會現象吧?

這把我們帶到活動的第二個層面:活動是講座性質的,回教運動主義者有機會和他們的對話伙伴和民眾交流,不必擔憂任何的禁忌和限制。成績是令人驚訝的:幾乎 所有的討論不是聚焦於宗教,而是結構性課題如福制國制度、自然資源的管理、西方的社會概念、德國的外交政策等。如果末日預言者預料來者是一票激進的回教神 學家,在街道上灑血和毒液,那他們肯定失望了。

同樣重要的是,活動取消了一切演講和討論題目的限制,隨之進行的辯論也很熱烈。在回教運動主義者有機會講解他們政治願景的同時,很多人也在質問這個願景。 為什麼回教運動主義者要以宗教之名抗爭?宗教政治是另一種的宗派主義形式,應如何避免排外和分裂?回教運動主義者可以與他人對話,但他們如何處理回教社群 內部的差異和分裂?回教運動主義者會如何處理世俗回教徒擁護現代多元社會的現實?這些都是在會議桌上被提出,且須被解決的議題。

總的來說,以學術精神進行實驗,這活動被證實極為成功。它並沒有意圖迫使別人接受各自的觀點,唯最終差異(當中有很多)得以清楚的闡述,並公開討論。不過 前提是,明顯看到彼此要互相了解和學習的意願:所有的公開講座都獲得很好反應,有的甚至是水洩不通。對回教運動主義者而言,他們從媒體報導和電影中知道的 德國是極其的複雜,它也在面對全球化現實時努力尋找答案。

所以,西方─回教對話要繼續舉行,這會否成為往後的樣板?在不否定回教菁英也有權發言的情況下,重要的是明白回教運動主義者也代表著他們社會中重要且日益 成長的民意。他們代表的是自然發展,生機勃勃,回應著他們本身社會中的結構問題和弱點。這樣的對話能把我們帶到更接近、更好的差異諒解上嗎?

然而明顯的是,過去的西方─回教合作方法,現在卻成了一種累贅。回教─西方的合作可以回溯到冷戰時期,當時西方和回教世界合作面對共同敵人:共產主義。但 今天這樣的對抗式辯證被證實是工具性的,而且長期而言是反效果的。一如大馬回教黨研究中心主任朱基傑教菲里博士(他有參與活動)所言:“肯定的,現在我們 必須明白到回教徒和西方不能夠單單以對抗第三個敵人而合作。我們必須超越對抗式辯證,以尋找一個以人文概念為整體,不會分裂我們的共同願景。”(譯:張立 德)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另一面.法立諾.
10/12/2006

以更多結合化解糾纏

馬來西亞副首相納吉最近在吉隆坡的一項新馬商業論壇上發表一席新馬關系的談話,在新加坡獲得了高度重視。他說,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必須停止爭吵,並肩應付本區域日益激烈的經濟競爭。

他指出,兩國關系以往一波三折,但兩國應該抓緊近年來關系解凍的良機,加強經濟聯系,“新加坡收購大馬公司的數量,遠遠超過大馬收購的新加坡資產”,因此,他呼吁新加坡投桃報李,以實現平等伙伴關系。

當時還在斯洛伐克訪問的新加坡國務資政吳作棟馬上積極回應,形容納吉的那番談話“非常重要”,因為這象征著馬來西亞有意和新加坡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

“這是個很重要的階段,我希望雙方都會采取行動,而不是空談。我肯定李顯龍總理對此會有積極的反應,但接下來我們都需要以實際行動來證明。”

馬新互送秋波,開啟合作時代


吳資政指出,全球許多國家都在互相合作,包括印度和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亞細安,歐洲聯盟和中歐的新興經濟體等等:“大家都在合作,我們可以效法他們。”

接著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果然有了積極的回應,他本月3日在人民行動黨幹部大會上演講時歡迎納吉的表態,但也同時希望柔佛州政府能夠發出相應的訊息。他指出,柔佛州務大臣阿都干尼曾對新加坡參與大型的南柔發展計劃持保留態度,這使新加坡投資者感到迷惑。

阿都干尼曾于上個月11日發表“柔南經濟特區能夠自行吸引投資者,不必依靠新加坡”的意見,很顯然的,這一番話就算是一時的情緒宣泄,但已被新加坡政府認真解讀。

阿都干尼接著也一連兩天回應李顯龍的意見,表示柔佛州並沒有不歡迎新加坡投資南柔發展大計,柔佛也不是“反新加坡”。

兩岸這一番“回應來回應去”,無疑是個可喜的互動。

其實,在納吉發表一番受人歡迎的言論之前,大馬首相阿都拉便已說過柔佛和新加坡可以發展成深圳與香港般的互補關系,李總理也因此投桃報李,兩人互送秋波。

根據阿都干尼的說法,近2年來,外資方面,新加坡已排在荷蘭和韓國之後,成為柔州排位第三的外國投資。新加坡多年來一直是柔佛的最大投資國,現在卻變成 “老三”,也許是柔佛州吸引外資的努力取得了顯著效果,而從其他國家吸引到更多的外資,但也可能是新加坡投資商對柔佛的投資意願減低,或是把投資重點轉移 到本區域的其他地方,如越南。

阿都干尼發表這個意見時,沒有深入的解讀,只讓人感到其言外之意是要提醒新加坡,提醒什麼呢?則是不言而喻。

通過企業投資,化解兩國關係


新加坡是柔佛州的最大投資者,在政治上具有很大的象征意義。因此,在柔佛奪回“老大”的位子,對新加坡也是很重要的。

就在兩岸政治領袖積極互動的同時,也傳來新加坡政府投資臂膀淡馬錫控股旗下的SMRT企業,有意參與投資柔佛新山價值30億令吉的單軌列車項目的消息。據 大馬《新海峽時報》的報導,SMRT企業向馬來西亞的Jalur Mudra公司(簡稱JM)提出獻議,有意認購這個項目的部分股權,並有興趣成為這個項目的科技合作伙伴或項目管理人。

JM公司已獲得柔佛州政府授予獨家發展權力,將負責興建和經營單軌列車系統。其公司主席拉希迪形容,這是一個“雙贏的獻議。”

據報導,JM正在考慮的一個合作形式是,與SMRT企業聯手經營銜接新山與兀蘭、克蘭芝或武吉知馬之間的單軌列車系統。這可以通過一家合資企業或一家個別的子公司來進行。

這是個令人興奮的消息!


過去柔佛也曾有過把新加坡地鐵系統從兀蘭銜接到新山的構想,後來這項計劃在不利的政治氣候中成為泡影。現在柔佛有意啟動單軌列車的發展項目,使這個構想得以另一個方式獲得重生。

另一方面,受人矚目的新加坡聖淘沙IR(綜合度假勝地)的競標結果即將揭盅(本文見報時也許有了分曉),無論結果如何,大馬雲頂集團雄心勃勃,與美國環球制片廠聯手承諾50億新元的大手筆,對新加坡也是個非常友好的姿態。

新、馬兩國能夠通過企業投資,在兩國的未來發展上互相“擁有”,讓兩國的厲害關系往更深更廣的層面結合,才能達到休戚與共,互補長短。這也是兩國擺脫老問題糾纏的契機,有了更多更新的結合,許多老問題也可以被時間所化解。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星期筆匯.嚴孟達.
10/12/2006

修改後大專法令仍不許參政 大專組織不滿公民權利遭剝奪

馬大新青年協會今日對修改後的大專法令依然不允許大專生參與政治感到遺憾。


馬大新青年協會主席傅後特是針對大專法令委員會主席薩沙林教授日前指修改後的大專法令依然不允許大專生參與政治,發表文告作出回應。

傅後特表示,大專生已經是擁有投票權的合法選民,同樣擁有本身的政治傾向,高教部這樣的做法已經剝奪了大專生身為公民的權利。

舉個例子,一位已經就業的青年允許參政,但另一些青年因為正在大專院校求學而被剝奪參與政治的權利,這樣的做法對大專生是不公平的。因此馬大新青年協會希望高教部能夠重新考慮修改後的大專法令能夠歸還大專生身為公民應享有的基本權利。

給張曉卿的公開信——張世叔,您保重!


黃絲帶運動文章系列(二十四)


作者:黃孟祚

給張曉卿的公開信——張世叔,您保重!

張世叔:

幾年前,我冒昧地拿著一封非政府組織為西伯利亞虎請願的信,來到您的辦公室去會見您的時候,您非常親切地對我說,您與先父交誼菲淺。這一點先父在世時略有提起,他說您是個非常能幹的人,那時您還在您舅舅的木山打工。我這樣稱呼您世叔,應該可以吧!

起來時間也真是過得太快,三十年前你剛開始創立自己的伐木事業時,因受嫌支持砂共地下武裝活動,而與其他一群伐木商一起被監禁,大概是您當時受不起打擊而 生病入院。世侄當時剛從神學院畢業不久,在您所屬的教會擔任一名助理傳道。那時我對政治有幾分的恐懼,也有些興奮與好奇。聽說您病了,大家都深表同情,因 而義不容辭地與幾位同道到您的病房去探訪您。您被安排在十多年前已被拆除的詩巫劉欽候醫院的1號病房。我們見到您的時候,雖然您的精神顯得有些憔悴,可是 看到您的床頭擺放著一本聖經;還有剛從您手上放下來一冊教會70周年特刊,我們立即感到放心了許多。當你開口說信靠上帝最為重要時,我們就很受感動,也解 除了我心裏的疑惑,相信您不會是個做壞事的人。

張世叔,我這般往事重提絕不是要挖掘舊疤痕,更不是諷刺您的信仰。怎麼可能呢?因為我 雖然離開了牧養教會的工作有二十多年了,但我並沒有改變自己的信仰。說真的,這些年來世侄之所以投入弱勢社群尤其是原住民的社會工作,全是真誠的信仰覺醒 所致。您曾說砍伐木材(從砂拉越到印尼,新幾內亞,南太平洋,紐澳及非洲等地)乃遵行家訓與宗教承諾,藉以讓許多同鄉及各地的人民獲得工作的機會。


綠色和平揭張曉卿違例伐木

我全然認同物質資源的開發對社會的維持是必要的。然而,您必然也熟悉耶穌的教導,「人活著不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裏所出的一切話。」相信您一定記得這上帝口裏所出的一切話,包括和平,仁愛與公義。

年來國內外人權與環保組織對您使用巧妙的手段取得各地伐木權頗有意見。數年前綠色和平揭露了您所主導的伐木公司在新幾內亞不尊重當地社區的意願,和違 反了該國的法律,又對原住民造成諸多傷害,而令您的商譽大打折扣。您曾矢言要將綠色和平控上法庭。可是到了今天您遲遲還沒有行動,而那項指控似乎也未對您 的事業造成任何的不利。年前世侄曾著墨提問此事,卻即受舍弟警告:「小心,別惹禍上身」。是的,看來您的社會威信已超越了你的信仰能耐。

實在的,我為此感到無限的痛心。我相信您近日所聽到的講壇資訊並無改變。經上記載說人人都有罪,包括您我在內。信徒之所以能夠得著上帝的愛與恩典,乃因他 勇於認罪。其實奉承著中華文化的您也很清楚:「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我這麼寫確實有冒犯之嫌。然而,身為前教會牧者,世侄的無禮 應該可以的獲得您的寬恕吧!

不過,這恐怕只是世侄一廂情願的想法。觀察世叔近年來的超越表現,世侄實在是不能期望太多。可不是嗎?許多教會的牧者在當今的政治社會權力結構下,都承認宗教導對有地位的社經菁英似乎發揮不了多少作用。

操控中文報八成市場

些年來,你對華文媒體又倍感興趣,今天在購買了南洋商報的多數股份之後,全國四大報章逾八成的市場已操控在您的手中了。反對媒體壟斷之聲正此起彼落,世侄 為了您的人身被攻擊,品格受質疑感到很不值。可是更令世侄驚訝的是,您對此似乎毫不在乎,不管什麼論調,好像都動不了您的決心,仍從容不迫唱著您那捍衛中 華文化的曲子。

沒有人會否定您旗下的國內外報章雜誌對中華文化與知識傳播有重要的貢獻。然而,壟斷會埋伏不義。相信您對聖經中先知的資訊不會陌生,就如彌迦所言:「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問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

張世叔,月前您歡度70大壽,世侄未能向您祝賀,失禮之極。據我所知許多信徒同道到了耳順之年,往往會更加熱誠參加教會事工,也愈會實行上帝的真道。世侄真希望您能回歸到劉欽候醫院病床上的信心。


12 月是普天歡慶耶穌誕生的月份,信徒在此時最關注的莫過於迎接平安,實行仁愛,傳播和平與自由。張世叔,您明白耶穌使人從罪的捆綁中獲得釋放,而壟斷卻可致 使媒體失去自由,因此壟斷也是一項罪惡啊!世侄與許多華社一樣已難容忍您的高超氣魄,對您的尊敬恐怕也在退化中。但請相信我,我還是愛您的,也未忘記曾在 您的床邊為您的健康禱告過。只要您願意,您還是可以聽見這禱告聲的。而目前一項您可做的事應該就是放手南洋商報吧!

世侄:黃孟祚 敬上

否认没有协助华教筹款指责 行动党要廖中莱48小时内道歉

民主行動党表示,馬青總團長廖中萊指責民主行動党沒有協助華教籌款是完全沒有根據,因此要求後者在48小時內公開道歉。

行動黨中央宣傳局發表文告說,該党曾在許多公開場合向公眾籌款,並將部分款項轉捐予華小、獨中或董教總。

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事實,馬青領袖怎能睜著眼睛說瞎話呢?不管行動党捐助華教的款額多寡,這乃是我們支援華教所體現的一系列行動。儘管行動党不像國陣可以掌控國家資源,但我們對華教的貢獻確實不容抹殺。

華小所獲撥款乃杯水車薪

它指出,該党歡迎國陣政府通過撥款等行動,解決華教所面對的問題。

但是,相較于國民小學所獲得的撥款,華小所獲得的撥款無疑是杯水車薪,不足以解決燃眉之急。教育部最近宣佈撥款210萬令吉予96間半津貼華小,相等于每間華小只得21875令吉的撥款。這其實無助于維修華小校舍簡陋所引發的問題。

民主行動黨主張根據需求的原則,公平分配國家所獲得的收益來發展華小。遺憾的是,國陣政府卻是以政治或種族化的角度,來看待及處理華小撥款的事宜。


马来基层反新加坡情绪高涨 致使政府吸引外资努力受挫

在世界各國競逐外資的全球化時代,大馬政府一方面極力吸引外資,包括過去的主要投資國新加坡;但是另一方面又面對部分馬來人基層的反新加坡情緒。更加吊詭的是,巫統的種族主義政治卻在不斷加強這個反新加坡情緒。結果,大馬政府陷入矛盾重重、裏外不是人的尷尬處境。


由巫統擁有,並被巫統形容為馬來民族喉舌的《馬來西亞前鋒報》今日刊登近三分之一版的篇幅,刊登一封題為新加坡積極來馬投資引發問號的讀者來函。

這封署名沙阿哈欣的來函對新加坡顯然存有非常負面的印象,指新加坡領導人一直視馬來西亞領導人為第二等思維,無論是在公共服務或私人領域,而自己則是第一等思維

擔憂大馬遭新國企業佔領

來函指出,大馬股票交易所的起落並非源於市場因素,加上馬來西亞的種族關係經常出現緊張狀態,因此並不是投資者理想中的穩定投資地點。來函緊接著詢問,為什麼新加坡還是如此積極來馬投資?

我們應該擔憂馬來西亞遭人通過企業領域佔領。這已經發生在一些國家,包括幾個回教國,它們的經濟遭猶太人擁有的企業所控制。

來函列舉美國與英國的例子,指當地的經濟和足球聯賽已遭猶太人控制,引發當地非猶太人的不滿。

它指出,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之間的投資是敏感課題,因為其中涉及合併與接管,簡單來說,淡馬錫控股收購班台控股股權,以及新加坡企業在馬來西亞購買別墅和豪華公寓的現象,應該被視為是一項敏感課題

來函更建議,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應該簽署協議禁止兩國的企業互相投資。


猛抨馬哈迪打破凱裏飯碗 阿都拉:圖以裙帶風指責推翻我


首相阿都拉今日再次為本身兒子和女婿被指獲得政府合約與工程解釋與開脫,並且指這些指責的目的是為了推翻他和打擊其威信。

日前在布城接受《曼谷郵報》專訪,針對外界指他奉行裙帶關係時,阿都拉回應說,這是因為在他的領導下容許異議和批評,並且給予媒體巨大的辯論與討論空間。

針對馬哈迪對凱裏的批評,阿都拉說,我有提到這個老人打破了凱裏的飯碗。這是我感到非常傷心的一件事。他出售益資利的股權,面對虧損。現在他必須償還一些債務

以下是阿都拉與《曼谷郵報》的部分訪談精華:

問:在2004年,你在全國大選獲得巨大的勝利。兩年已經過去了。你如何評估自己的成就?你是否滿意?如果不滿意,那麼是在哪個領域?

答:如果衡量了時間的因素,以及我必須面對的問題和需要減低的赤字,在擔任首相3年至今,我有理由感到高興。我所經歷過的事情不是那麼容易。我在331提呈了第9大馬計畫和國家宏願,並在5月杪才獲得上下議院通過。

策劃第9大馬計畫需要時間。這不是我能夠輕易想出來的。我必須非常、非常努力去思考。這個計畫必須能夠帶領我們向2020年宏願邁進,尤其是國家宏願。我必須朝向2020年宏願。在這15年的國家宏願期間,我們必須把這35年計畫當作是一步接一步的前進。

問:你認為在哪個領域必須更加努力?

答:人力資源發展。這是非常困難的。你可以進行不同的培訓。你必須檢討小學至大學的課程。

你可以重新培訓在職者,為他們增值。接下來是培訓那些畢業的學生,令他們準備好進入職場。人力資源對我來說,必須在思想、身體和道德精神上健康。

我們擁有許多聰明的人,但他們卻是騙子。這些人欺詐、濫權和貪污,我都不要。如果你聰明,你也必須是一個好人。如果你聰明但是卻懦弱,你還不夠完美。如果你在思想、身體和道德精神上健康,那麼你可以與眾不同。

我也在盡力減少差距。大馬有一些地方做得還不夠好。例如,巴士河流域是最進步的地區,就如新加坡一樣。但是,北部、東海岸如吉蘭丹和登嘉樓呢?

在人力和硬體發展上出現一定的偏重。我注重的是平等的機會。如果你給人民受教育的機會,那麼你必須提供素質教育。鄉村和城市兒童必須受到相同的素質教育。學校不一定要大間,但是必須擁有專業教師和書本。

如果你說網際網路滲透率,你也必須納入他們。如果我們擁有這種不平衡的發展,我們是不困難達到2020年宏願。我們擁有種族之間差距、區域差距、職業差距。從事工業者獲得更好的收入,但是從事農業者沒有。

問:你之前提到人民必須在思想、身體和道德精神上健康。那麼,你在貪污問題上的表現如何?

答:我沒有忘記這點。我們已經增設一個特別調查小組,以及增聘了300名官員。他們不用等到警方報告才行動。如果他們接到報告或覺得有地方不對勁,他們可以行動。

要變天囉!入冬第一波強烈冷氣團周五報到 北部最低11度


因東北季風減弱,今天白天氣溫回暖,各地都是多雲到晴,但中央氣象局預測,明(13日)受鋒面接近影響,北部、東北部又將變天,週五起今年入冬以來第一波強烈大陸冷氣團報到,各地氣溫驟降,中部以北低溫可至11、12度左右,民眾請特別注意。

氣象局指出,這兩天氣溫短暫回升,但從明天開起因鋒面接近,東北部及東部地區有短暫雨,北部地區及中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14日後受鋒面及東北季風增強影響,北部、東北部天氣轉涼,民眾請做好保暖工作。


今年入冬以來第一波強烈大陸冷氣團將於週五(15日)報到,屆時各地氣溫驟降,尤其到了週末,中部以北更會降至11至12度低溫,南部、東部地區低溫約至13、14度左右,強烈大陸冷氣團壟罩全台,一直到下週一(18日)之後,天氣才會漸漸穩定。


轉載自:東森新聞報


星期五, 12月 08, 2006

人權組織:中國31名記者遭當局囚禁

人權組織"保護記者委員會"發表年度報告,指責中國目前有至少31名記者遭當局囚禁。
報告批評說,這是中國連續第八年成為世界上囚禁記者人數最多的國家。
報告指出,被囚禁記者中約四分之三被控例如"顛覆政府"或是"洩露國家機密"等含糊罪名,而超過半數都是互聯網記者。
保護記者委員會負責人西蒙在有關聲明中評論說:"人們以往認為政府無法監控互聯網,而中國正在挑戰這一觀念。中國如此在這方面得逞,必將對互聯網甚至世界範圍的新聞自由產生深遠影響。"
美聯社有關報道指出,中國當局鼓勵人們使用互聯網協助商業運作以及教育,但是對網絡文字有嚴格的控制,任何對共產黨統治有批評或是構成威脅的文字都會遭到審查。
根據保護記者委員會的年度報告,截至12月1日,全世界共有134名記者被監禁,比去年多9人。
而中國雖然仍是世界上囚禁記者人數最多的國家,不過今年被囚禁記者的人數比去年少一人。
總部設在巴黎的人權組織"無國界記者"也獨立統計了中國被囚禁記者的人數,並報稱中國在2006年1月時共有32名記者被關押。
該組織指去年又19名記者被捕,其中包括5名因發行地下報紙而被捕的西藏僧人。這些僧人並沒有被包括在保護記者委員會的被囚記者名單內。
綜合兩個組織的統計,中國目前共有50名記者被當局囚禁。

星期四, 12月 07, 2006

世界2%人口擁有50%財富


安德魯﹒沃克
BBC國際台 經濟事務記者


聯合國最新研究結果發現,全世界貧富不均現象驚人。百分之二最富有人口擁有世界一半財富。
聯合國世界經濟發展研究所的這項最新研究結果發現,世界比較貧困的半數人口只擁有全球財富的將將百分之一。
據介紹,世界各地有關貧富不均的調查研究此前已經有很多很多。不過這項最新聯合國調查的覆蓋區域應該說是史無前例的。
這項最新聯合國研究覆蓋全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研究直接建築在廣義財富的統計基礎上。以往調查往往只強調個人收入比較。
最新聯合國研究項目所使用的財富概念,指的是人們擁有的所有物質財富減去他們所欠的債務。這其中包括不動產、可動產、牲畜、以及其它所有可支配資源。
貧富不均
研究發現,北美、西歐、日本和澳洲匯集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財富。這些國家和地區佔有全世界90%以上的財富與資源支配能力。
研究還發現,實際意義上的財富分配不均遠遠大於人們概念中的收入差別。
在發展中國家,人們概念中的財富主要還是土地以及與地產有關的東西,體現這些國家和地區仍然未能徹底擺脫農業經濟的現實。
反之,在發達國家,人們的實際債務已經普遍遠遠超過他們的實際動產與不動產總值。也就是說,發達國家的民眾在傳統觀念來看遠遠窮過發展中國家的民眾。
然而,他們可支配的能源、物質和各類財富遠遠超過發展中國家民眾。
參與研究項目的人士表示,研究結果並非試圖為不同國家提供施政參議。
他們指出,一個國家的實際財富,在國民收入下降、失業上升、人口老化等情況發生時,才是真正的保險金。
參與研究的學者之一(Professor Anthony Shorrocks),研究結果也顯示,發展中國家建立與完善金融投資系統的重要性,以便刺激當地經濟的發展與升級。

星期三, 12月 06, 2006

達賴特使建議中國重新划定藏區邊界

達賴喇嘛特使洛第嘉日近日罕見地就西藏流亡政府與北京當局正在進行的對話發表評論。

他警告說,除非西藏問題在達賴喇嘛的有生之年得到解決,否則有可能引發不穩定。

洛第嘉日強調說,達賴喇嘛尋求的是西藏自治,而非獨立。

但作為回應,中國政府應該重新劃定西藏自治區與其它省份的邊界,使藏區能夠統一起來。

藏區邊界

洛第嘉日在美國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發表講演說,"中國政府已按自己的需要將藏區內部邊界重新劃定,為了促進西藏的穩定,中國政府也可以再次這樣做,以確保西藏的特色保持不變。"

洛第嘉日說,"西藏人民也渴望處於一個行政實體的管轄之下,使其生活方式、傳統和宗教在和平的方式下得到有效維持。"

洛第嘉日在11月14日發表的講話內容目前被公布在布魯金斯學會的網站上,其講話內容使人們對達賴喇嘛與中國政府的對話進程有了更多瞭解。

1959年,首府拉薩爆發起義事件,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被迫流亡海外,數萬藏人隨他越過喜馬拉雅山前往印度,最後抵達達蘭薩拉,成為如今西藏流亡政府的所在地。

據報道,目前約有半數藏民居住在西藏自治區,其他藏民則散居分佈在包括甘肅、四川、青海和雲南等省內。

秘密對話

洛第嘉日說,將分佈在這些不同省份的藏民統一起來並非是為了設立一個"大西藏",或者是分裂西藏"陰謀"的一部分,而是為了恢復西藏人作為中國境內一個獨特民族的完整性。

自2002年以來,達賴喇嘛派遣的特使已與北京當局舉行了5次秘密對話。洛第嘉日表示,中國官員對會談內容越來越坦率,因此有必要將西藏人的想法說出來。

到目前為止,達賴喇嘛特使與中國統戰部官員的會談還沒有任何突破,但洛第嘉日認為,會談本身就是一個成績。

但他警告說,一旦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在流亡期間圓寂,就會失去解決西藏問題的機會。

特使擔憂

他說,中國政府一些人似乎認為,一旦達賴喇嘛圓寂,西藏人民就會失去對解決西藏問題的渴望,"但這是非常危險和缺乏遠見的看法"。

他指出,"一旦達賴喇嘛不在,西藏人民將無法控制他們的怨恨和憤怒情緒。只要有幾個絕望的個人或團體就可以造成重大的不穩定局面。這並非是一個威脅,而是事實。"

洛第嘉日表示,中國缺乏對達賴喇嘛的信任是雙方對話"最關鍵的障礙"。他重申,被西藏人視為精神領袖的達賴喇嘛是真心的。

西藏流亡政府發言人說,針對洛第嘉日的講話,中國政府沒有作出任何回應,中國當局也沒有對達賴喇嘛希望訪問中國的要求作出回應。


新聞轉載自:BBC中文網

斐濟軍方宣佈政變成功接管政府

斐濟軍方宣佈政變成功。軍隊從當地時間星期二(12月5日)傍晚6時(格林尼治時間早上6時)開始接管政府。

斐濟軍隊總司令巴依尼馬拉馬召開記者會,宣佈暫時出任總統職務,並證實已開除總理恩加拉塞。

他說將在下星期提請大酋長委員會恢復總統伊洛伊洛的行政權力,然後由總統委任過渡政府,稍後舉行選舉。

巴依尼馬拉馬指責總理貪污,並領導斐濟走向滅亡之路。

他說:"恩加拉塞早就透過行賄、貪污和引進備受爭議的法案,進行無聲政變。"

總理恩加拉塞立刻反駁巴依尼馬拉馬的聲明。他接受BBC訪問時指責巴依尼馬拉馬向國家滲透關於政府的謊言,並表示會退出政壇。

恩加拉塞星期二早些時候透露,他遭到軍隊軟禁,士兵把他在首都蘇瓦的官邸重重包圍。

重要關頭

巴依尼馬拉馬說斐濟已到了重要關頭,但政府"無法作出決定,從危難中拯人民"。

巴依尼馬拉馬指責恩加拉塞無法掃除軍隊的憂慮,更試圖把他開除,造成緊張局面。

他聲稱恩加拉塞星期二早上拒絕與總統伊洛伊洛會面,讓他相信政府毫無誠意化解危機。

巴依尼馬拉馬說,軍隊將不會進行戒嚴,並警告反對者不要對軍隊或是警察採取抵抗行動。

新西蘭總理克拉克在軍方發表聲明前數小時透露,斐濟總統伊洛伊洛已經解散議會,並批准解除總理恩加拉賽的職務。

"違法行為"

巴依尼馬拉馬多次威脅說,如果恩加拉塞堅持要赦免2000年發動軍事政變的責任人,他就會採取行動推翻恩加拉塞。

恩加拉塞在電話中告訴BBC說: "如果他們想要做違法的事,那時他們的選擇。"

斐濟警察已經在星期一(12月4日)被解除武裝。恩加拉塞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拒絕向斐濟派兵。

BBC在斐濟首都蘇瓦的記者默瑟說, 軍方的行動肯定會引來國際社會廣泛譴責。

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英國政府都已經向國民發出警告,希望他們在近期不要前往斐濟。

這些國家還警告說,如果斐濟發生軍事政變,將給國家帶來嚴峻的社會、經濟以及外交後果。

新西蘭總理克拉克譴責斐濟軍方的政變行動,但排除軍事介入。

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也譴責了斐濟當前的情況,但他同時也透露曾拒絕恩加拉塞請求澳方出兵干預的要求。

霍華德說:"讓澳大利亞軍隊跟斐濟軍隊在蘇瓦街頭交火,不是我目前想看見的情況。"

澳大利亞外長唐納說,會禁止斐濟軍方和任何取代恩加拉塞政權的政府官員入境。

這次軍事政變是20年來斐濟發生的第四次軍事政變。


新聞轉載自:BBC中文網

星期一, 12月 04, 2006

張曉卿4報拒報導黃絲帶之約

雖然一些馬青領袖對上週五舉行的黃絲帶之約:與馬華領袖喝茶救媒體交流會齊聲贊好,但是除了《東方日報》及《光華日報》先後于週六及周日刊登上述活動的報導外,星洲媒體集團執行主席張曉卿旗下的中文報章都沒有報導此事。

六甲市區國會議員王乃志和格拉娜再也國會議員盧誠國今日接受《當今大馬》詢問時,皆稱讚那是一場很好的交流會,但是在談到4家中文報都沒有報導有關新聞時,兩人卻支吾以對。

至於另一名在場的馬華國會議員兼馬青總秘書魏家祥,在電話接通後,以忙碌為由,不得空接受訪問。《當今大馬》過後曾數次欲聯絡他,皆不成功。

雖然張曉卿旗下報社有派遣記者採訪週五的對話會,不過,《南洋商報》、《星洲日報》、《中國報》及《光明日報》都沒有報導上述活動。

針對此事,盧誠國吞吞吐吐地回應說,這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會......《當今大馬》有沒有報導?(記者:有的)那就好。你去問別人吧,我只是出席而已,這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會

不能以交流會論斷報業自由

王乃志在受詢時沒有否認或承認張曉卿壟斷中文報業的說法,但是卻表示不能以上述交流會來論斷中文報業是否自由。

這胥視你從什麼角度來看?對某些人來說,這可能未必是一個新聞,可能他們認為出席者擁有本身的意圖。可能他們認為有些人要製造新聞,沒有價值去報導。但是在場者卻可能認為這交流會有價值。

當晚有許多人提出媒體壟斷的課題,指一個人壟斷了中文報,可能對一些報章來說是沖著他們來的,所以不報導也罷。

難道不利自己的新聞都報導?

他也質疑出席採訪的媒體並非完全是基於新聞自由而出席,難道完全都是媒體自由而不談商業利益?有沒有任何一家報章完全只顧媒體自由的?

詢及身為出席者之一的他,是否覺得有關交流會擁有新聞報導的價值時,王乃志改口說,不能以交流會是否擁有新聞價值來斷定媒體自由的問題。

這個場合有許多課題是沖著幾家報紙而來的,如果報導出來,從商業角度來看,這是自打嘴巴的。

他提出一個疑問,媒體自由的定義是什麼?難道連不利自己的都去報導?

王乃志多次重申,不能從當晚的交流會來斷定媒體是否自由,因為這是很複雜的問題,你不能說沒有報導就是沒有媒體自由,但是也不能說出席者就是別有居心

難道不利自己的新聞都報導?

黨員才有資格質問黨決定

第二電視華語新聞難逃二奶命


《當今大馬》探悉,國營第二電視〔
RTM2〕將在明年115開始調整華語新聞時段,取消早晨與午夜新聞,改為午間新聞,導致新聞時間每日減少15分鐘。


儘管面對私營電臺八度空間的華語新聞叫陣對壘,第二電視華語新聞依然難逃二奶命,不獲管理層重視,無法作出結構與政策上的調整以面對競爭。

從三時段減至兩時段

目前第二電視共有3個華語新聞時段。第一個時段的早晨新聞,是在早上915分至930分播映。這個時段原本是每日播映,但是較後管理層以星期六和星期天須播放兒童節目為由,取消這兩天的早晨華語新聞。

第二個時段,則是每日8時至830分的晚間華語新聞,也是該台收視率最高的華語新聞時段;第三個時段則是自今年年815開始,星期二至星期六淩晨1時至130分播放的《亞洲視界》華語新聞。

明年開始,該台將取消早晨新聞與《亞洲視界》,並增設中午12時至1230分播出的午間新聞,目前尚未確定該新聞時段是每日或只是在周日播放。如果只在周日播放,就意味著華語新聞時段每日減少15分鐘。

以收視率不佳為由調整時段

消息人士表示,管理層調整新聞時段的理由,是因為早晨新聞和《亞洲視界》收視率不佳。消息人士認為,早晨新聞的播放時間太遲,許多觀眾早已上班,而《亞洲視界》的播放時間也是太遲,觀眾早已休息。

不過,他指出,安排至新時段也於事無補,因為另一家私營電視臺ntv7同一個時段播出的三語新聞,其收視率也不盡理想。

更為妥當的安排,是將現有的早晨新聞和《亞洲視界》時間提早,否則遷至新的時段,其結果恐怕還是一樣。

不重視收視率自欺欺人

八度空間於今年1015日調整其華語新聞至晚上8時與第二電視同時段較量後,其收視率從1點一度揚升至4.4點,而第二電視仍保持其領先位置,維持高達8點的收視率。

不過,消息人士表示,儘管第二電視華語新聞組已盡力改善節目素質,包括附上華文字幕,但是電視臺管理層依然沒有給予如同馬來語新聞同等的重視。


管理層甚至因為不相信調查資料,而停止訂閱國際知名調查公司AC NEILSON的報告,連收視率是多少也不知道,如果不是自欺欺人,就是管理層根本不在乎收視率。

從三時段減至兩時段

不重視收視率自欺欺人

觀眾投訴主播服裝太老土

星洲向巫統吭聲了

以下文章《星洲向巫統吭聲了》轉載自《當今大馬》。

※楊白楊



看到<星洲日報>在封面版大標題報導“新海峽時報前鋒報集團醞釀合併,將成大馬最大媒體集團”,反對媒體壟斷的朋友們都發出會心的微笑。他們不約而同想起星洲媒體集團編務總監劉鑒銓十一月三日在<星洲日報>顯著版位發表的鴻文:“反壟斷是我們的信念”。同日晚上,一百幾十個大專青年集合在<星洲日報>的門口和平請願,高喊反媒體壟斷口號,劉總監以兩輛拖格大羅裏迎接他們,羅裏內滿載反壟斷信念,贏得各界的喝彩。

<新海峽時報>和<前鋒報>集團的合併,說得白一點,就是巫統壟斷了英巫語文媒體,就像張曉卿壟斷了中文報業一樣,堅持反壟斷信念的劉鑒銓是反對的。不過這是講的一套。做呢,有另一套。

劉鑒銓反壟斷的鴻文發表後三天,十一月六日,<星洲日報>在其出了名的溝通平臺發表了柔佛助理採訪主任吳海瑚的大作“需要他們時,他們在哪里?”這篇大作責駡反媒體壟斷者只敢攻詰張曉卿控制的華文媒體,“對於受到巫統轄下集團控制的媒體,他們卻如老鼠見到貓,噤若寒蟬!”這兩篇文章是<星洲日報>的代表作,最能夠代表<星洲日報>的反壟斷信念和正義立場。

今年三月間,正義至上的<星洲日報>在溝通平臺接二連三發表文章,信誓旦旦說痛恨貪污校長,然而篇篇文章都是攻擊揭貪者,甚至謾駡揭露校長貪污 者是搞文化大革命的紅衛兵。這種正義作風一脈相傳,眼前劉監銓剛說反壟斷是<星洲日報>的信念,吳海瑚馬上謾駡反壟斷者是“狗吠”,污蔑他們 的言論是“犬吠效應”。

劉鑒銓說反壟斷是<星洲日報>的信念,正義至上;吳海瑚謾駡反壟斷者是狗吠,情在人間。情義之外,他 們還有民族氣節,他們斥責反壟斷的朋友們“只敢對同膚色的社群喊話,不敢向外人吭聲!”這個外人,指的是巫統。吳海瑚在同一篇文章裏,至少五次提到巫統。 製造一種印象,只有<星洲日報>敢向巫統吭聲,其他“民主民權鬥士”見到巫統“如老鼠見到貓,噤若寒蟬!”


五年前,馬華和其策略性夥伴聯手收購南洋時,<星洲日報>掩蓋反壟斷的聲音,並和反媒體壟斷者為敵。五年後,<星洲日報>編務總 監 劉鑒銓在其老闆張曉卿閃身進入南洋報業時,為文堅持“反壟斷是我們的信念”。

今天,我們又看到<星洲日報>以<新海峽時報>和 <前鋒報>集團合併打封面頭條,怎能不發出會心的微笑?看情形這一次,<星洲日報>雖千萬人,吾往矣,決定和巫統吭聲了。

只敢對同膚色喊話,不敢向外人吭聲的朋友們,把反對巫統的大業,交給勇敢的<星洲日報>吧,交給堅持反壟斷信念的劉鑒銓吧,交給有膽向巫統吭 聲 的吳海瑚吧。<星洲日報>看死你們只敢向同膚色喊話,沒膽向巫統吭聲,你們就繼續向同膚色商人張曉卿喊話好了。向外人巫統吭聲的工作,勇敢的 <星洲日報>會去做。

<星洲日報>是天下第一大報,正義至上,擁有百萬讀者和兩拖格羅裏的反壟斷信念,對抗強大的巫統,只有他們 能夠勝任。只敢向同膚色喊話,沒膽向巫統吭聲的朋友們,站到一邊去吧!

星期五, 12月 01, 2006

在台北渡過的第三個冬天

今天台北的天空雲層很厚。氣溫介於二十度左右。舒服,伴著我的心情。

時間飛逝,來台灣已經有三年了。
而今年更是在台灣渡過的第三個冬季。

很快
這一切都過得太快了。
當你還來不及反應的事後
原來他已經距離你那嚜遙遠了。

在台灣的三年,
可說是我人生人生性格和觀念的養成班
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和邏輯思考
都轉換了不少
原來
這一切都在改變。

而我希望的是
越變越好!

星期四, 11月 30, 2006

馬來西亞廣告

民生報證實30日劃下句點

創刊近30年的民生報確定要在11月31號之後,劃下句點了,民生報社長兼聯合報系發言人項國寧今(29)天下午證實,由於外在環境變化,民生報已經結束階段性任務,決定在明天劃下光榮句點,跟讀者告別,而民生報員工未來將有3成5轉任,另外的6成5則依法資遣。

創刊28年的民生報,長期以來,一直帶給讀者多方面文化、娛樂及體育等生活休閒新聞,沒想到,在網路發達及壹傳媒大舉登台後,還是不敵外在現實環境,在外界的惋惜聲中,宣佈停刊。

民生報社長兼聯合報系發言人項國寧今天下午也正式對外界證實這項傳聞,表示報社已在今天下午的會議中,跟所有民生報員工致歉,而民生報從創刊以來,每天出報 都堅持品質,作為一份文化娛樂的報紙,民生報也長期參與社會脈動,堅持媒體良知,無奈過去這段時間以來,因為外在環境變化迅速,民生報的階段性任務已經結束,所以決定,在明天發行最後一份報紙後停刊,正式劃上句點。

項國寧強調,這是一個光榮的句點,而報社也會依法行事,依法發給員工應有的薪資,還有報社也將發放一個月的預告工資;而民生報現有編制的250名員工,其中將有3成5會繼續轉任留用,至於其他的6成5員工則會依法資遣。

至於對民生報現有的訂戶,項國寧表示,將會以聯合報系其他產品替代,繼續提供服務,不會讓讀者權益受損。

星期二, 11月 28, 2006

大馬民主的前景

明年國家就邁入獨立50年,但政治體制50年來卻一成不變,沒有檢討和改革。在鄰近國家發生許多動盪後,馬來西亞政治相對穩定,不過這不是不改變的理由,因為體制不順應時代演變而調整,未來將有隱憂。



民主並不只是選舉


很多人談到民主定義時,很習慣的把民主和選舉劃上等號。但民主並不只是選舉,它還有許多方面的條件和要素。民主的一般定義是:人民支配的政體,最高權力屬 於人民,由人民直接行使,或經由自由選舉制度產生的人民代理人行使;用亞伯拉罕.林肯的話來說,民主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權。

要達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境界,不是簡單的事情,在許多國家,政治人物挾“人民”自重,或以“人民”為工具遂個人利益;而更多國家只徒具民主外殼,卻沒有民主的內涵。

要塑造一個真正民主的國家,必須具備多個條件,包括完善的制度、民主的素養和健全的司法。

完善制度是指選舉方法公正、政府將受到制衡而不會過於強大、人民可以在必要時通過管道取得支配權。也就是說,政府受到良好的制衡,一旦國家領袖或政府犯 錯,人民可以通過其代理人(議員)、司法和公投來彈劾,例如台灣立法議院可以彈劾貪污的陳水扁總統。完善的制度還包括獨立的媒體、開放的公民社會、自由的 民間組織等等。

而民主素養是指政治人物、人民、軍人和企業,都有高度的民主精神。通常,發展中國家只有民主制度,卻缺乏這項條件,造成政治領袖可以不理法律,明明是犯 錯,還一直賴著不走;而民眾缺乏民主素養,就很容易被“收買和玩弄”,比如政客在選舉前宣布許多撥款,選民就不理政客的政績和錯誤,只要糖果;或者是政客 玩弄恐嚇手段,選民害怕,就不理政治理想和國家前景。

缺乏民主素養是發展中國家經常陷入民主失序及混亂局面的原因,比如泰國前首相塔辛用錢收買鄉村選民,不斷在選舉中獲勝,然而軍人奪權,卻使泰國民主倒退, 損害民主進程,絕對不可取。泰國今後要花費更多時間,才能跑回民主的正道,讓人民重新取得治理權。泰國軍人可以用堂皇理由來奪權,卻不能否認貪婪權力的人 性弱點。

陳水扁堅持不下台,則是活生生的缺乏政治修養的政客。一個有修養的從政者會有羞恥心,知進退。沒有政治素養的政客,很容易就把國家拉下一起埋葬,而這正是民主後進國家的悲哀。

在民主國家,司法是非常重要的支柱,因為司法不只是人民的守護神,還是民主的守護神。當政治領袖嚴重犯錯,人民要取回政治支配權時,可以通過司法。所以司法機構必須絕對獨立,否則,包括檢察署和法官,就很容易被操縱,無法發揮守護民主的功能。

但是,相對於政府的龐大力量、軍隊的荷槍實彈,司法人員是脆弱的。過去很多歷史事件已經告訴我們,沒有羞恥心的政客可以不承認法庭判決、用槍彈對準司法,或者是控制司法機構。所以,除了用憲法和制度來確保司法的獨立,人民也必須有捍衛司法的決心。

從上述民主的條件,可以看出為何東南亞國家的民主進程如此艱辛,它們各有其民主強處,也有其不足之處。儘管泰國、菲律賓和印尼的報章及人民享有一定的自 由,但弱點是民主素養不足,其中以人民力量推翻貪污總統的菲律賓最讓人感到可惜。而新加坡是面對體制的問題,政府隨意改變選舉制度,讓選舉有利於執政黨; 自由空間不足,則導致報章和民間力量薄弱。

自我提升民主素養

從鄰國看回我們自己,我們是不是有比別人更優勝之處?首先,在政治體制上,我們是採用英國的制度,不是直接選首相,而是選國會議員,哪一個政黨(陣線)組織政府,其領袖自動成為首相。

但是,選舉機製卻存有一些弱點,特別是得票和議席的比例不能成正比。比如上屆大選國陣獲得的選票是64%,卻控制逾90%的議席。反對黨之前就投訴,它們的選區在劃分之後,選民人數越來越多,卻違反了一人一票的原則。

這樣的選舉制,造成國陣一直很強大,反對聲被消音。政府的強大,也迫使人民代議士聽從黨意,在強大黨鞭制下,議員在議會投票就不能根據自己和民間的意願,國陣的強大也壓縮了民間團體的空間。

因此,我們必須檢討目前的選舉制,除了選區投票外,應該把20%議席,根據各政黨得票率來分配,讓反對聲音和少數團體,有足夠的民意代表。這樣的選舉制,足於提昇對政府和行政單位的制衡,甚至是提昇國陣和議員的政治水平。


另一方面,政府應該放棄地方政府委任制,恢復選舉制,讓人民真正行使其支配和治理權力。採用委任制意味著政府奪取了人民的部分治理權,而大馬選民5年才投一次票,造成民眾缺乏民主的訓練。如有更多選舉,人民對投票就不感到陌生,從而減少操縱的機率。

在民主素養方面,我們不能不承認政壇和民間都很缺欠。我們的國會不要說是有水平的論政和辯論,還經常發生言語性騷擾事件,最近發生的議員違建豪宅風波,也可以看出政治人物的民主修養。

我們擔心的是,從政者民主素養進一步下跌,特別是一些人已經不把違法視為嚴重的事情,反而以各種理由去開脫,而領袖卻容忍。如此下去,久而久之,守法精神低落,則威脅民主體制。

大馬人的民主素養也令人搖頭,很少人去關心國家課題,只有在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時,才會發出怨言,多數時間都對政治保持冷漠。這是國家教育的弱點,因為栽培出來的大學生不懂得思考。對一個民主政權來說,政府有責任栽培有自治能力的公民,而不是聽話和冷漠的子民。

在司法方面,政府必須為1988年司法危機翻案,恢復司法機關崇高的形象。在強大的行政力量下,司法的權力已經被削弱。

在剖析國家政治體制後,我們可以發現體制中缺少有效的制衡,包括媒體和民間組織處於弱勢,這增加犯錯的機率。此外,少數人的權利也沒有受到制度化和法律的保護;在代議士民主體制下,雖然實行多數裁決,但少數人的權利應受到保護。

我們的民主有不足之處,要使國家穩健的邁向另半個世紀,我們必須改進,而這應該是國家慶祝獨立50年最好的禮物!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星期筆匯.林瑞源
26/11/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