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2月 24, 2006

600萬華人,不能失去集體記憶

抗日英雄被主流政治否定,甚至州政府警告要拆除紀念碑;對600萬華人來說,這是感情上的重大傷害。

要控制一個人,先要使他忘記過去;要弱化一個群體,先要使他們失去集體記憶。

要摧毀一個民族,先要否定和切斷它的歷史和文化。

因為沒有歷史,沒有記憶,就沒有現在,也沒有未來。

葉亞來、陳禎祿、林連玉、林謀盛、抗日志士……,都是我們民族記憶的一部份。

因為有了過去的他們,才有如今的我們。他們讓我們理直氣壯的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而不是灰頭土臉的在這裏仰人鼻息。

他們讓我們有理由愛這個國家,因為國家有先人的血淚和汗水。他們的貢獻,讓我們能夠坦蕩蕩的爭取合理的權益。

抗日志士們,以生命換取國家的生存。在很多人膽怯、投降、做順民的時刻,他們用軀體和生命來捍衛國家。

但是,半個世紀以來,他們的貢獻沒有得到認同。

主流政治一直強調國家認同,推行愛國運動;然而,對於這些因為愛國而犧牲生命的真正愛國者,卻置之不理;如今,一些當權者甚至否定他們,污蔑他們。

幾十年來,他們就是一堆荒塚,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身份和事蹟;但是當年,他們都是熱血澎湃,活生生的年輕生命。

1941年的12月,日軍侵略馬來亞。10萬英軍,防守無力。60天內,投降敗退。

這個國家,成為一片赤士。這時,這些手無寸鐵的年輕生命,不願任人魚肉,他們自己動員組織起來,拿起零星的老舊武器,奮勇投入戰火。

英國人查普曼(S Chapman)撰寫的《森林是中立的》(The Jungle Is Neutral)中,以英國軍人的角度,敘述了這些本土青年的抱負和犧牲。大家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保衛國家,把侵略者趕出馬來亞。

到現在,我們還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志士犧牲,他們是什麼名字,他們來自什麼家庭。

這是我們對他們的虧欠。

幾年前,吉隆坡黑風洞一座“九一抗日烈士紀念碑”被發現遭到鏟除,一群熱心人士將紀念碑寄放在一名村民的家,以便日後在抗日歷史文物陳列室展示。

後來,孝恩園同意撥出地,作為墓地及建立抗日烈士紀念碑之用。紀念碑建成之後,卻遭到州政府阻攔,市議會不發出准證。

現在,事件擴大至要把紀念碑拆除。

哪一個民族沒有它的歷史?哪一個民族沒有集體記憶?哪一個民族的貢獻可以被拆除否定?

偏見、自我、排他的政治運作,要扼殺一段歷史,這是馬來西亞的悲哀。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作者:鄭丁賢‧2006/12/2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