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月 23, 2007

東盟如何應對全球化?

在兩個月時間內,東盟的經濟會在全球化的壓力下,出現前所未有的萎靡不振。

首先,是軍事政變推翻前首相塔辛政府後上台的泰國新政府,決定對湧入的外國資本實施資金管制。資金管制是隨著全泰國爆發大型示威活動,抗議外國公司和投資機構收購一些當地重要企業的主要股權,引起民族經濟體群起反擊,上萬民眾走上街頭要求塔辛下台後的決定。塔辛被指為必須為出賣泰國負上最大責任的自由經濟主義者。

開始時,泰國強制所有有意投資的主要投資者將30%資金存入中央銀行的無息戶頭,顯然是為了保護泰國經濟,確保外資不能像1990年般輕易外逃。許多人辯稱,這措施是為了遏止外國公司和投資基金購入塔辛有利可圖的企業機構──塔辛從媒體和電訊業累積了大筆財富。

但在實施資金管制當天,泰國股市下挫14點,引起全國甚至整個東南亞緊張不安。投資者和股票經紀擔心造成1997/98年東亞金融風暴的泰銖貶值事件再次發生。後來當局宣布,新的資金管制被媒體“誤讀”了,有關限制並不影響通訊此關鍵領域;這引起了疑問:如果媒體和電訊業並不受保護,那為何實施資金管制?

大馬則盛傳美國通用汽車和國產普騰談判的臆測。2006年業績不佳,去年9月以來虧損累累的普騰,近來意志消沉,自從與日本三菱的關係在2004年結束後,就不斷尋求新的國際合作伙伴,以便提升普騰的研發水平、增加汽車款式及拓寬市場。在通用汽車之前,也盛傳普騰的股份會出售給法國的標緻─雪鐵龍和德國的福士偉根。

無論如何,哪家公司收購普騰股權都會是一門好交易:普騰的技術基礎和本地亞洲市場通路,將提供通用汽車進一步攻入亞洲汽車市場的優勢,那是許多西方汽車製造商目前非常需要的通路,以便在被中國的便宜車佔據前打開亞洲汽車市場。但即使最終與類似通用汽車的大型汽車製造商達成交易,普騰從中得到什麼?平心而論,普騰汽車不可能因此就塞滿美國的街道。

東盟各政府現在必須面對前所未有的全球化,以及資金自由流通的現實。本區域許多國家都與比他們更富裕和更先進的貿易伙伴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以大馬為例,就與日本和美國簽署了自貿協定,其他則在談判中。

然而,只有在所有伙伴都是處於公平的平台上,這些自貿協定才能帶來成效,而這肯定不會發生在東南亞身上。在大馬、印尼和泰國,反對黨已經在擔憂,和經濟強國如美日進行自由開放貿易會不利於東盟經濟。不過從最近的情況來看,東盟政府的選擇不多,唯有遵守商業遊戲規則。泰國嘗試實施資金管制措施,馬上被視為 “冒險”的動作,全世界的主要銀行和借貸機構也認為,這會給最近飽受曼谷爆炸事件震撼而岌岌可危的泰國經濟添加更多變數。類似泰國的單一經濟體,是否能夠跨越受許多變數制約的市場因素?同樣的,面對在普騰股權買賣中覬覦取得好交易的外國汽車製造廠,大馬政府也不可能抵擋得住其掠奪性行動,這可能會把大馬帶到東歐開放市場的舊時噩夢中,即沒有為經濟帶來好處,反而造成財富被剝奪的後果。

今天,東盟必須為它急促進入全球市場的決定付出代價,即在1980年代推動東南亞經濟,並冠上亞洲“經濟老虎”的名號。這些老虎今天已經被自由市場的鞭子馴化了,諷刺的是,東盟過度沉溺於全球金融和投資的潮流趨勢,正是導致這個區域無能面對投機者和襲擊者行動的原因。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如拉丁美洲和非洲這些在1980年代經濟騰飛時開發程度較慢的經濟體比較,後者今天卻是不易受影響的。或許,現在是時候質疑世界經濟一體化,是不是確實有利於南半球的發展中國家,還是長遠來說,小型且較弱的南半球經濟體最好還是不要沾這個無益競爭行動的污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