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月 23, 2007

中國需要更多的寬容

在海內外享譽極高的中國哲學思想界領軍人物李澤厚,最近傳出去年在中國社科院推出首批學部委員時被院長陳奎元認為“不符合政治標準”而落選。此次事件再次說明,中國雖走上了經濟強盛之路,但思想的樊籠仍無處不在。

成名於上世紀50年代的李澤厚先生,以重實踐、尚“人化”的“客觀性與社會性相統一”的美學觀卓然成家。上世紀80年代,李澤厚不斷拓展其學術論域,促引思想界在啟蒙的路徑上艱辛前行。其名著《美的歷程》,對當時的中國知識界影響甚巨。1989年六四時,李澤厚公開同情學生的訴求而開始與中共領導層分道揚鑣。不過,中共領導層一直對他甚為客氣,上世紀90年代經批准,李澤厚得以旅居美國,先後出版了《論語今讀》、《世紀新夢》等,對中國未來的社會建構給予沉甸甸的人文關懷。像他這樣一名哲學思想界的重量級人物,卻因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奎元認為其“不符合政治標準”,而在首批學部委員選舉中落選,凸顯出中共領導層對中國的思想者仍缺乏應有的寬容,仍希望以“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政治標準,桎梏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從而確保中共的一黨執政地位能夠永遠維持。

其實,經歷過上世紀的種種戰亂和1949年中共主政後的反右運動、文化大革命和六四事件等風波,中國的知識分子基本上採取了“告別革命”的立場,只是希望以自己的獨立思考為中國的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中共領導層之所以能夠容忍李澤厚這樣的一代哲人繼續在中國發揮影響力,很大程度上亦是因為中國知識分子的許多思考和努力,在一定範圍內與中共的執政思維有交叉點。像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理念,在一定意義上是向中國傳統文化回歸,或者說是在借鑒中國傳統文化中某些能夠引發全體中國人共鳴的要素,來為今日中共的執政理念服務。中央電視台這兩年非常紅火的一個節目“百家講壇”,將內容定位從原先的人文、自然和社會轉向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掀起一陣“國學熱”,同樣是得益於中共領導層執政思維的轉變。

然而,中共領導層的寬容是有限度的,回歸中國傳統文化更是直接服務於其執政需要,百家講壇掀起的淺思維國學熱可以容忍,甚至受到鼓勵,但如果是知識分子階層要以真正的獨立思考打破思想樊籠,從而扮演公共知識分子的角色,卻是不容的。這也正是如李澤厚不能成為中社科院學部委員的真正原因。

另一方面,雖然知識分子意欲告別革命,但中國社會經過近30年改革開放進程的種種社會矛盾,使得中國社會仍有發生革命的種子。而現代科技的發達,又使資訊傳播達到無孔不入、無遠弗屆的地步。今年元旦就流行這樣一個手機短訊:“中山率領流浪漢,澤東率領窮光蛋,小平率領小商販,民哥率領貪污犯,剩下我們怎麼辦?跟著濤哥混口飯!再難也得過元旦!李逵祝你天天開心好事不斷。”諷刺挖苦和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是不言而喻的。這樣的短訊如果在一二十年前,根本不可能透過手機廣泛傳播,亦可以在很短時間內追查到來源,將發佈者送進監獄。然而,今天卻能廣泛流傳,顯示要以脫離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現實的思想樊籠來桎梏中國人的思想,已經完全不可能了。要避免中國再度陷入新政-腐敗-革命的循環,除了讓社會財富分配向弱勢群體傾斜的措施外,還要以更多的寬容與雅量對待知識分子,讓中國產生幾個能夠對民族復興起到廣泛而深遠影響的思想家,從而為真正的和諧社會構建奠定思想基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