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月 23, 2007

都是因為“小”

過去2個月來,柔佛幾個縣經歷幾場空前大水災,使隔岸觀“水”的新加坡人看得心驚膽戰。同樣規模的水災若發生在新加坡,難以想像經濟和人命的損失會是如何的慘重。同樣是遭逢連綿多日的世紀大雨,新加坡人慶幸島國除了部分地區有積水情況,基本上成不了災,積水一般上在雨歇之後很快就消失。

新加坡人有萬般的慶幸,但絕不會慶幸是因為新加坡“土地小”,才能幸免于難。

新加坡也曾一雨成災


所以,幾天前《新海峽時報》上一則標題為“有限國土是新加坡之福”的簡短報導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該則發自新山的報導說,當柔佛州受困于世紀大水造成的大禍害時,同樣是自上個月以來便大雨不斷的新加坡大致上安然無恙,主要原因是“新加坡是個島國,土地有限,使到過量的雨水容易流入大海”。發表這個意見的是馬來西亞工藝大學環境與水資源管理學院的副院長Maketab Mohamed教授。他是一個在環境課題學有專長的學者,說這番話相信有一定的理論根據,但證諸現實,“國土小”就不會發生水災的論調並不合邏輯。

年輕一代的新加坡人的確沒有見識過水災的大場面,但像我這一代人,對水災卻是印象深刻的。上個世紀60年代,當我還在中正中學總校念書時,每逢大雨,校園便馬上變成水深及膝的澤國,尤其是校園內有個中正湖,水淹校園時分不清湖與陸地的界線,使校園內危機四伏。中正所處的加東區跟武吉知馬區、波東巴西區,在那個年代是新加坡逢雨必淹的重災區。那年頭,新加坡的國土沒今天的“大”,因為那時新加坡還未填土,人口也沒有現在的稠密,不像現在到處是發展起來的組屋區和商業區。

新加坡的國土小,原本就是新加坡的弱勢,是新加坡的“死穴”,但在外人眼中,經常有意無意的被當成是新加坡的優點。因此,新加坡社會治安好,是因為地方小,“容易管”;經濟發達,是因為地方小,是個城市,沒有鄉村的拖累,“容易治理”;政府的政策有效,因為地方小,“政策容易下達”……現在又多了一項,因為地方小,“雨水容易流掉”。

因不甘於小而成其大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國土有限地方小,的確是新加坡的一個優勢,就因為地方小,沒有經濟腹地,新加坡一開始便發展外向型的經濟,以世界為市場;新加坡航空公司也無可選擇的,一開始便投入國際航線的激烈競爭;因為地方小,新加坡的軍隊得往外租用訓練場地,訓練的空間反變得無限開闊;因為地方小,連水源都缺乏,也被逼向開發水源的科技領域進軍;因為地方小,新加坡一直都在尋求突破……

因為地方小,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重新合並的可能性一直都存在著,30年、50年後的事誰也說不準。

但也正因為不甘于小,新加坡的小反變成一項優勢;如果新加坡因小而認命,則再小的雨,也可以在新加坡大發“淫”威。

看新加坡的任何問題,若都是從“小”切入,就未免過于簡單化,常會因“小”而失“大”。現在新加坡沒有水災,並不表示新加坡的雨水永遠是“很容易流入大海”,但新加坡有沒有水災,則是個衡量新加坡式管理效率的一個標準。

兩年前蹂躪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的印度洋大海嘯發生之後,新加坡人普遍都有這樣的憂慮︰同樣規模的大海嘯來招呼時,新加坡這個小島國可就完了。可以選擇的話,新加坡人寧可選擇大10倍的國土。不少來自中國的移民便常嫌新加坡太小,“沒啥意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