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3月 31, 2007

美國轉向解決朝核問題

13日在北京結束的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三階段會議,終於就解決朝鮮核問題達成重大共識。根據本次會議達成的共同文件,朝鮮將關閉核設施、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人員重返朝鮮,並同意一切必要的監督和驗證;美國將啟動程序,不再將朝鮮列為支持恐怖的國家,並推動終止對朝鮮使用敵對貿易法律的進程。各方還同意合作,向朝鮮提供經濟、能源及人道主義援助。這些成果不僅為最終解決朝核武危機提供更加清晰的“路線圖”,並且標誌著共和黨布什總統領導的美國政府在外交路線上,被迫重拾多邊合作和務實主義。

朝核武危機困擾東亞地區已久,為尋求解決朝核武危機途徑,由中國推動的六方會談一路走來亦是風雨不斷,屢遭挫折。雖然在2005年9月19日六方會談曾發表共同聲明,為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維護地區穩定,確立了原則和框架,但由於美國堅持奉行單邊主義外交政策,將朝鮮視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堅持實施貿易和金融制裁,致使朝鮮同樣採取強硬對策,甚至在去年10月進行了地下核試驗,使得朝核武危機對東亞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威脅加劇。

因此,此次北京六方會談能夠達成重要共識,會議通過的共同文件規定了更加詳細的行動步驟,為最終解決朝核武問題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東道主中國的堅持不懈、全力推動,實功不可沒。但在美國國會變天,民主黨掌控參眾兩院後,布什政府被迫改變單邊主義外交政策,與朝鮮在德國舉行直接對話,卻是朝核武危機能夠峰迴路轉的關鍵。換句話說,六方會談確實為解決朝核武危機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機制和多邊外交平台,但解決朝核武問題的關鍵,還取決於兩個主要當事者──美國和朝鮮的誠意和耐性。

表面看來,此次六方會談能夠達成共同文件,是中國、美國、俄羅斯和韓國用銀彈政策說服朝鮮放棄發展核武技術,4國答應提供價值3億美元的100萬噸重油給朝鮮,以能源援助取代朝鮮發展核能,換取朝鮮“關閉並封存”寧邊的核設施,而且“對其所有核計劃進行全面申報”。其實,真正打動朝鮮的,則是美國在能源援助外的承諾,尤其是停止貿易和金融制裁,這對朝鮮恢復國際購買力至為重要,其次是展開雙邊會談尋求關係正常化,這是朝鮮領導人金正日一直尋求的政治下台階。

此次北京六方會談取得的積極成果,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歡迎和支持。但會談的成功並不意味著艱難談判進程的結束,更不意味著朝核武危機的宣告解除。人們記憶猶新的是,在克林頓政府時代,美國和朝鮮之間以往曾達成過相關協議,卻因布什政府一直堅持將朝鮮與伊拉克、伊朗視為“邪惡軸心”國家,威脅美國安全,結果一再激起朝鮮的瘋狂反彈,使得美國和朝鮮之間的相關協議最終未能落實。因此,惟有美國和朝鮮之間逐步消除敵意,建立並積累互信關係,才能保持、發展、解決朝核武問題的良好勢頭。而在這一點上,主動權一直掌握在美國手中。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東張西望.夏泰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