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3月 31, 2007

口頭保證

世界上最了解華人的,不是華人;最了解華人的應該首推英國殖民政府,其次是不同政黨的政治人物。他們最了解華人的優點,也是致命的弱點︰不但做生意靠一張嘴巴講信用,連講政治權益也是靠一張嘴巴講信用,白紙黑字的合同對他們來說不管用,人若不守信,白紙黑字的合同和衛生紙又有何差別?

英國人早就了解典型華人的特性,華人集聚區有神廟、學校和私會黨。英國人認識到︰華人擅長于有組織性的幫派體系,卻懦弱于有組織性的政治訴求,並缺乏法治和憲制斗爭精神。英國人知道在談判最後一分鐘,只要拍拍華人領袖的肩膀,他們都會說︰“Yes,Sir,一切由你安排”。

華裔領袖認為只要有口頭上的保障,民族前途就可以高枕無憂,政治訴求全是講口頭信用,以口水為證,對什麼叫白紙黑字的憲法保障,看來是滿頭霧水。

當年談判獨立時,華、印裔領袖讓步,答應不把各自母語列入官方語言,相信巫統領袖的口頭承諾,“公平”對待母語教育,並讓憲法公式化的保障學習母語的“權利”,但沒有明文規定政府具有義務公平對待母語教育的發展,華裔、印裔領袖就高枕無憂了。這比較起南非各民族堅持種族隔離政權崩潰後,南非新憲法必須承認 11種官方語言,並明文規定政府必須公平撥款發展母語教育。這證明在獨立談判時,代表華裔的馬華領袖被英國殖民政府和政治人物誤導了。

教育部長希山幕丁說,希望把國內華小辦得比中國的小學還好,似乎在提醒馬拉西亞華人要知足,華裔領袖無不叫好。我們是馬來西亞的公民,華小、淡小應該和國小相提並論,而不是與我們祖先來源國的印度和中國相提並論。

教育部沒有把增建華小、淡小的撥款需求列入第九大馬計劃是事實,部長的口頭承諾只能當作參考,華裔領袖應持保留態度。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野巫豎石.巫程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