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3月 31, 2007

關注民生彌補改革欠帳

經過數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在政治、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經濟發展,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外匯儲備超過萬億美元,都足以令中國老百姓引以為傲。然而,中國民眾今年將關注的焦點投向北京兩會,主要是因為有太多沉重的民生問題擺在面前。事實上,醫療、教育和住房如今被視為壓在頭上的新“三座大山”。民眾一直在詢問,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究竟對自己有何意義,他們期望看到中國領導層能夠採取切實舉措,讓更多的社會階層分享到經濟飛躍的發展成果,彌補改革欠帳,尤其是在住房、醫療、教育等難題上,提出解決方案。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會議上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將政府的大學獎學金由去年的18億元提升至95億元,明年還將達到200億元,中國教育部屬下的師範大學將率先免除學費,突出了莫讓金錢成為教育攔路虎的理念,雖然未必能一下子推翻壓在老百姓頭上的教育“大山”,至少可以讓眾多家庭看到領導層解決教育難題的決心和對策。

即使如此,中國政府投資在教育方面,仍未能達到佔GDP4%的承諾,在今年的兩會上備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詬病,顯見領導層仍有極大的改善空間。

在醫療問題上,溫家寶亦提出,今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範圍將擴大到全國80%以上的縣市區;加快建設以社區為基礎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啟動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政府對困難群眾給予必要的資助。

但根據財政預算報告,中央財政安排醫療衛生支出達到312.76億元,同比增長86.8%,使得醫療衛生支出佔2萬6千871億左右的中央財政支出的1.1%左右,與中國的經濟實力和財政收入的迅速增長全然不相符,也與老百姓的心聲相去甚遠。

世界衛生組織公佈,中國醫藥衛生總體水平排在第144位,衛生公平性排在第188位,在全世界列倒數第4位。發達國家的醫衛開支均佔GDP10%以上,新興國家中巴西是7.9%,印度是6.1%。即使是經濟發展十分落後的非洲國家贊比亞,亦達5.8%,而中國只佔2.7%,為全世界倒數第一。這樣的數據,不僅與中國的大國地位、飛躍發展的經濟狀況,以及國家性質不相符合,亦與領導層主張的“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施政理念背道而馳。雖然要讓13億人都能充分享受醫療保健,在短期內並非財政力量所能做到的,但改變中國的醫療衛生財政投入,讓財政收入向醫療衛生領域大幅度傾斜,卻是力所能及的事。此外,溫家寶將中國今年的GDP增速定在8%,但最新發佈的《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藍皮書披露,在“十一五”期間,有9個省分的GDP增速定在10%以下,其他 22個省分都在10%以上,其中在12%以上的有4省。地方官員對GDP的迷思仍主導著經濟發展的思路。由此不難理解,為何中國的GDP增速每年均會遠遠高於政府工作報告所定的目標。

由此亦不難理解,為何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定下5年內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降低10%的目標,當年降耗指標僅下降了1.2%,減排指標也未實現。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的解釋是,在落實降低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方面,由於種種原因,已將一年一算帳,改為5年算總帳。如此,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約束性指標,約束作用全然喪失。在北京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中,似乎中央政府不得不讓步。這種調和的結果,很可能是5年之後,降低GDP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這兩大目標,仍無法兌現。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東張西望.夏泰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