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3月 31, 2007

美國單邊主義走向沒落

2006年11月7日,關係美國未來政治走向的中期選舉結果揭曉,民主黨大獲全勝,不僅控制了參、眾兩院,也在州長選舉中改變了共和黨控制半數席位的局面。這是自1994年以來,民主黨首次全面取得參、眾兩院的控制權,也是12年來第一次占據了多數州的州長席位。

伊戰使美喪失道德權威

這意味眾多美國選民已改變原本支持布什的立場,投向反對伊拉克戰爭、獨斷獨行和道德淪喪的民意主流,也顯示了共和黨所代表的美國新右派保守主義及單邊主義政策已走到盡頭。這項政策從布什2000年首任總統即已大行其道,經911事件和阿富汗反恐戰爭,直至2003年悍然出兵伊拉克之時達到登峰造極,甚至還狂妄地宣示太空乃是美國的新邊疆,擁有太空宗主權,單方面宣佈美國有權為了保障其太空活動安全,採取行動拒絕任何對美國利益懷有敵意者進入太空。可見美國已是目中無人,到處逼人就範,不顧國際反應,任意踐踏聯合國憲章,其霸權主義本色已暴露無遺,這不獨推動了以歐盟、中俄和拉美為首的世界走向多極化的格局,使美國日益陷於孤立無援的困境,在財政上由於伊戰軍費開支沉重,加劇了其經濟困頓之局,終於引發了國內人心思變,反戰之聲四起,不少布什政府閣員相繼辭官離去,連主戰核心鷹派人物的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也被迫掛冠而去。

共和黨右翼新保守主義陣營至此已呈現分崩離析的瓦解之局,兼以伊戰敗局已定,欲再次挑起伊朗戰爭,或難獲得國會通過。美國單邊主義顯然氣數已盡,一步步走向沒落的結局,已是顯而易見的了。

美國副總統切尼最近奔走世界各地,企圖拉攏有關國家繼續同美國共進退,不要輕言退出戰場,重申華盛頓絕不輕易放棄伊拉克,以免恐怖主義蔓延全球,卻仍阻止不了盟國紛紛決定從伊拉克撤軍。

儘管這位鷹派中堅副總統慷慨激昂地指出,“生存的唯一選擇,就是給予(敵人)有力的打擊。”但他也坦言,美國從來沒有打過這樣一場戰爭,也不是使用在其他戰爭中使用的策略就能戰勝的戰爭。

這確是一場沒有疆界,看不到敵人的非傳統性戰爭,也是一場曠日持久和無法戰勝的消耗戰爭。

從2003年3月至今,這場無謂的戰爭已給伊拉克和美國人民帶來了慘重的傷亡和沉重的負擔。統計數字顯示,伊拉克傷亡人數逾65萬,美軍死亡人數超過3千人;駐伊美軍13萬2千人,另加增兵2萬,軍費開銷高達4千億美元以上。無怪乎美國國會千方百計反對布什對伊增兵,人民紛紛湧向街頭,舉行示威游行,高喊反戰口號;從國會到街頭,無不指責布什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是“越戰后最大的錯誤。”

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說,伊戰將在歷史上成為美國外交政策最大的災難,已令美國失去其道德權威。美國下一任總統的責任將是恢復“美國力量的善良本質”的寄望所在。

一向反對美國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的前美國總統卡特也指出,幾乎世界各地的外國人都減弱了美國人民的信任與尊重,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史無前例地採納使用軍事力量的政策。美國以往所有總統都堅持一個原則,即美國只有在安全受到威脅時才會選擇開戰。不過現任總統布什卻清楚表明,他採納的是先發制人的新政策。

卡特還直截了當地指出,現在幾乎所有美國盟友都要撤軍,而美國政策仍堅持增兵,這已引起人們極大的不安。確是義正辭嚴的肺腑之言。

美國人民主宰國運浮沉

美國國際威望急速滑落,恰與二戰時期享有崇高聲譽形成強烈的對照。出現這一局面的主要根源,是布什總統蓄意挑起先發制人戰爭,假造情報,誣指胡先擁有大殺傷性武器,不顧聯合國安理會反對,悍然出兵攻打勢力懸殊的伊拉克,認為這是一場慘無人道的不義之戰。反觀羅斯福總統當年出兵攻打日本,是在日本于1941 年12月8日偷襲珍珠港,掀起太平洋戰爭后,採取的是后發制人的政策。縱使在二戰結束前夕,美國使用非常規武器對付日本,也深獲世人諒解,認為這是出於正義,不得不爾之舉,終於迫使東京于1945年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同聲讚美。在這之前,美國總統羅斯福更和英國首相邱吉爾聯合發表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大西洋憲章》,聲言英美兩國不追求領土或其他的擴張,放棄殖民地統治,恢復各國人民在其國土安居樂業和自由生活,保証一切國家在平等基礎上進行貿易,促進國與國間的經濟合作。雖然過后並未完全實踐其莊嚴承諾,在客觀上卻大大提高了美國在國際上的英雄形象,並在國際上享有至高無上的聲威。

而今在布什總統主政及其右翼保守主義集團主導下,伊拉克這場不得人心的戰爭注定將以失敗告終,這是無可挽回的下場。美國人民已愈來愈厭惡這場出師無名的戰爭,根據著名媒體的報導,美國民眾已更傾向于同情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伊拉克人民。有良知的著名評論家也開始置疑,諸如切尼副總統所以熱衷于推動和堅持伊拉克戰爭,是為了私利,而非出於維護美國的利益。美國人民已經以實際的行動,來表達反戰的堅強意志。

力主反戰並代表這股反戰意志的民意主流在選舉中獲勝,後來出任美國眾議院女議長的佩洛西,是一位領導抨擊美國總統向伊拉克增兵計劃的健將。不久前,她在未事先宣佈的突然情況下,前往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訪問,以對她所反對的戰爭近距離觀察。這意味民主黨控制的新國會,並不准備遵守有關外交政策是白宮唯一行政職權所主導的傳統概念。這實際上也是等於對布什總統力促國人給他“一個機會”,推行所謂新伊拉克政策下增兵計劃的明顯否定。

有越來越多跡象顯示,美國人民已深深地感覺到,改變美國的命運、主宰美國的浮沉、重現美國的光輝傳統,再也不是那些缺乏誠信、顢頇無能、胡作妄為的國家領導人,而是具有良知、忠心耿耿、堅貞愛國的廣大美國人民。徹底解決伊拉克問題的癥結所在,顯然不在體現黷武主義的增兵計劃,而應該在修正單邊主義政策,強調不同文化價值共存共榮,共同促進區域和平與穩定,予區域人民享有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星期筆匯.張燦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