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5月 10, 2007

中國的兩手準備

中國與鄰邦,歷史上都有戰爭紀錄。俄國有奪土之恨,日本則有侵華之仇,遑論對印度、越南,皆曾交過火。在西、南疆界,中國尚能以優勢地位,暫保無憂;在北 方,與俄國過去同為共產主義的“兄弟之國”,雖恩怨深長,但既有感情和意識形態基礎,現復有共同抗美之需,必須走在一起。相對而言,與日本的關係,便最難 處理。

溫家寶訪日,便扮演了破冰的角色。若欲恢復毛周時代的中日親善,因為大環境變化,已無可能;但調和江澤民時代的緊張,卻極有必要,尤其在小泉下台、安倍接任之後,必須開展新局。

這個新局,是中國國力躍升,已非昔日吳下阿蒙,以及日本積極準備恢復為“正常國家”,包括修憲、建軍。而日本此一需要,復因中國崛起而更形迫切。中國必須 了解,如果不以“軍國主義復甦”的舊詞、老概念來看待,其實日本修憲、建軍兼有正負面價值。負面價值是,一個經濟、科技實力雄渾的鄰邦,將立即成為軍事強 國,形成中國東面威脅;正面價值是,日本逐漸轉型,長遠終將脫離美國而自主,北京應妥善因勢利導。從大戰略來看,溫此行訪日,便不止是笑臉融冰,而有了打 樁意義,不走出這第一步,往後便無從開展“轉化”日本的工作。

當然,不能期待一次訪日之行便能盡釋不快。雙方都盡量給足面子,也都有保留,痕跡處處可見。但雙方也都知道,儘管雙邊關係複雜,歷史仇怨未消,終須密切互 動,互利發展經濟,避免戰爭。此係大形勢催迫兩國須以和為貴。但中日朝野的戒防甚深,則軍事上以戰謀和的準備便必不可無。

然而,中日終須一戰?這是日本右翼分子和中國激進民族主義者的短視和情緒性主張。中日最好的局面,是維持良好關係,共存共榮;即使厚築軍力必不可免。從區 域整合的經濟共同需要,從歐盟泯除百年仇恨終於聯合一體的成就,甚至北愛、加拿大對立的政黨都能合作的前例,均足以啟示亞洲重要國家,實在沒有必要繼續劍 拔弩張,而有待展開區域整合的努力。否則美歐達到和平,而亞洲、中東仍戰火不歇,自相殘殺抵銷,便極其不智。

所以,“東盟加三”是重要一步,從雙邊貿易協定逐步擴大;其他如跨洲鐵路、油管舖設,確保海洋航道安全暢通,以及水資源的共利如湄公河跨國水域開發……都 是極具價值的“湊和”行動。此間,中國無疑要扮演核心關鍵角色。睦鄰或“和平崛起”所蘊含“親善”的意義,不啻為亞洲整合的發動機概念。唯有中國先宣示和 平決心,並出以和平行動,足讓鄰國深信,才會帶來亞洲變化。否則,亞洲仍然是冷戰舊壁壘下美歐的火中取栗之地。

中國當然需要發展軍力,否則任人宰割。但擊落衛星、載人登月甚至潛艇出沒、發展航母,都須高度謹慎,以免喪失鄰邦信任。華人必須理解,和平是最高價值,也 是中國最好的機會。尤其在前半個21世紀,中國已取得世界工廠的地位,這是經濟面;未來尚待取得和平催動者的主軸地位,這是政治面;此既異於“帝制中國” 的歷史舊貌,也不同於美歐昔日的帝國主義。唯有區域整合、利益互相勾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戰爭才會降至最低可能,也帶給中國最大空間。

所以,對日重新加溫最艱難的一步已然邁出。中日、中俄、中印、中越……等都可比照中日模式的思維發展關係。自然,對美、對台更不在話下。一個堅持追求和 平,經濟富厚和機會所繫的中國,也是不可輕侮的中國,政經軍三方面登峰,將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地位和高度。準此,北京對鴿鷹兩手的比例和重輕衡量,已不言 可喻。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金山人語.陳裕如.22/04/200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