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5月 10, 2007

戰略互惠達共識,中日關係展新頁

中 國總理溫家寶本周赴日展開3日“融冰之旅”,可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在溫總抵東京後的幾小時,中日雙方就發表了聯合新聞公報,確立了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 基本精神與內涵,這一不尋常的安排,顯示了中日雙方都對此高度重視,準備充分,以及雙方都急於看到令人振奮的突破,以穩定中日關係改善進程。

由於安倍晉三的前任小泉純一郎堅持連年參拜靖國神社,使中日關係明顯倒退,中日首腦會晤中斷6年之久,兩國關係亦出現了“政冷經熱”的不正常發展局面。不過,隨溫家寶與安倍會談之後發表聯合新聞公報,中日政治關係的升溫終成氣候。

中日關係能夠出現如此突破,安倍反思小泉的對華政策,上任後首站出訪中國,並提出構築“基於共同戰略利益的互惠關係”,無疑是至關重要的轉折點。因為這是 日本領導人首次在對華關繫上明確使用“戰略”一詞。在日本人眼中,從來惟有美日關係才具備戰略地位。與小泉堅持參拜靖國神社造成中日關係僵局相比,戰略互 惠關係的提出給中日關係帶來了新的氣象和更多的期待。不過,對戰略互惠關係的基本精神和內涵,過去半年,雙方的詮釋仍有極大差異。此次溫總訪日的最重要成 果,就是令雙方達成了共識。

根據聯合新聞公報,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基本精神是:中日共同為亞洲及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作出建設性貢獻,是新時代賦予兩國的莊嚴責任。基於這一認識, 今後中日將全面在雙邊、地區及國際等各層次發展互利合作,相互獲得利益並擴大共同利益,藉此推動兩國關係發展到新的高度。

這一詮釋的重要性,在於中日雖仍表示要正視歷史,但已決心放下歷史問題爭端的包袱,在處理兩國關係時不再向後看,而是向前看,以更加務實的態度重視雙方的 戰略利益。對中國而言,雖然日本在發動侵略戰爭諸多歷史問題上,仍未能如德國般表達真誠的反省與足夠的認罪立場,但中國今後仍將基本確認,日本戰後67年 來走的是一條和平發展道路,並將其視為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對日本而言,今後將接受中國和平崛起是日本的機遇而非威脅,亦將視中國為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

當中日決心將“戰略互惠”視為共同目標時,雙方就啟動副總理級的經濟高層對話機制,根據互惠原則,對東海油田共同開發等問題達成共識,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不過,中日關係畢竟剛剛經歷了5年多的冰凍期,兩國人民形成的冷漠甚至敵對感,要真正消除,其實不易。雖然溫總此次訪問令中日關係出現突破,但來去匆匆, 亦說明雙方關係改善的進程依然荊棘叢叢,而新的障礙仍然可能來自日本方面。如安倍不久前在“慰安婦”問題上一度出現的出爾反爾,再次讓世人看到歷史問題的 複雜性。盡管安倍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有所承諾,但公開反對歐盟解除對華軍售限制,仍讓中方感到不快。中日間的一些敏感問題,如美日在臺灣問題上的時有動 作、釣魚島主權爭端、東海劃界等,都有待於雙方對話與磋商。

此外,雖然日本改變以往的思維,確認中日關係與美國同樣具有戰略地位,但日本能否改變以政治體制和價值觀劃線的冷戰思維、對中國軍事現代化計劃的強烈擔心,放棄一直以來所奉行的“挾美制亞、協美抑華”戰略,對中日構築戰略互惠關係的成效同樣影響甚巨。

不過,溫此次訪日,終究將中日關係引入了更務實的新階段,雙方亦充分認識到,中日是亞洲地區的兩個大國,和則兩利,鬥則兩傷。只要今後雙方能夠充分把握 “戰略”和“互惠”這兩點,逐步將雙方高層交往如中美之間那樣常態化,不僅致力於推動雙方的經貿關係,亦將推動政治與安全關係在內的全方位合作關係,迎來 中日關係的“春暖花開”,當是符合兩國根本利益和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發展,必會受到兩國人民和亞洲各國的歡迎。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東張西望.夏泰寧.15/04/2007

沒有留言: